根据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2025年8月7日公布的官方储备数据,截至2025年7月末,我国黄金储备报7396万盎司,较6月末增加6万盎司。这是自2024年11月重启增持后,连续第9个月增持黄金。而同期黄金价格由2024年11月的2651.19美元/盎司波动上升至2025年7月的3298.88美元/盎司(基于官方黄金储备的规模及美元价格计算)。一般来说,黄金增持应逢低吸入,但央行在黄金价格处于上升周期增持黄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国际金价?国际金价和我国黄金储备的未来走势是什么?
增持黄金储备的逻辑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我国自2024年11月以来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并非无迹可寻。实际上,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黄金储备规模以来,我国仅在2017年、2020年和2021年这三年没有增持黄金储备,其中2023年增持723万盎司,是增持最多的年份。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出于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需要。有研究表明,黄金与其他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很低甚至是负相关,使得黄金是资产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适量的黄金,有助于产生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当前,美元贬值导致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绝对主导地位削弱,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储备有助于优化储备资产结构。绝大多数国家在官方储备资产中纳入黄金储备,根据2025年6月数据,官方储备中黄金储备占储备资产的比重,德国为77.47%、法国为74.88%、欧元区为66.28%、英国为13.14%、美国为4.34%(2025年5月数据)、俄罗斯为36.11%、印度为11.70%(2025年3月数据)。我国为7.32%,远远低于欧元区国家,也低于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国家。
第二,出于储备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黄金收益率波动具有正偏度特征,再加上黄金具有很高的内在价值,这就使得黄金是很好的保值增值资产。从历史视角来看,黄金价格虽然也有涨跌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1980年、次贷危机至2011年以及新冠疫情以来这三个时期,黄金价格增长迅速,由1968年初约35美元/盎司增长至2025年7月23日约3413美元/盎司(伦敦市场现货价)。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在黄金价格波动上涨时期增持黄金,主要出于对黄金价格的上涨预期。近年来,俄乌冲突、伊以冲突以及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再加上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轰炸胡塞武装等行动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产生冲击,黄金的避险工具属性愈发突出,使得国际黄金价格存在较大上涨空间。在此预期驱动下,我国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更显“顺理成章”。
第四,持有黄金储备有利于我国提高对外清偿债务和保持币值稳定的能力。黄金储备作为一国官方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SDR)一样,可以用作国际支付,清偿外债。各国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黄金储备规模越大,其外债偿付能力就越高。同样,强大的黄金储备也能提高市场对央行维护本币币值稳定的信心,并对可能的投机者造成强大威慑,当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本币币值时,持有黄金储备有利于增强本外币借贷和融资的能力,从而强化对汇率的干预能力,保持币值稳定。当前,人民币正处在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进程中,需要强大的黄金储备提供物质基础和信用支撑。
第五,黄金储备是各国实力的标志,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大国(地区)都持有大量黄金储备,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欧盟黄金储备量分别达8133.46吨、2437吨、3351.53吨、2451.84吨、1039.94吨和10765.3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黄金储备量为2814吨,我国黄金储备为2279.6吨。相对美国、欧盟来说,我国黄金储备量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相称。黄金还是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国家在紧急状况下的流动性,黄金作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也可以用作抵押,有利于增强一国获得流动性的能力。因此,在“特朗普2.0”时期美国高度不确定性的对外政策的冲击下,出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需要,我国都有必要继续增持黄金储备。
国际金价的影响因素与未来趋势
已有研究指出,黄金具备金融、商品和避险三重属性,三重属性共同影响黄金价格变动。
在长期内,黄金的内涵价值由主权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决定,如果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则货币的价值必然下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的价格必然上升。考虑到适度的通胀率有助于经济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必然要稍高于经济增长率,因此,黄金的内涵价值必然随着货币的超量发行而增长。实际上,黄金价格的历史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理论推测,通过对黄金日价格(1968年1月2日至2025年7月23日伦敦市场黄金现货价格,美元/盎司)对数的趋势拟合就可以发现,黄金价格在长期内存在确定性增长趋势。
在中期内,黄金价格的波动受到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包括黄金产量、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储备需求以及黄金的消费需求等。2015年以来,世界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在3000—3300吨之间波动。在需求量方面,主要包括珠宝首饰需求、投资需求和工业需求。其中,珠宝首饰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投资需求,而工业需求量最小。2024年,这三类需求量分别占到总需求量的40.28%、23.71%和6.55%,投资需求波动相对较大,而其余两类需求波动相对稳定。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稳定,决定了中期内黄金价格的稳定趋势。
在短期内,黄金价格的波动主要由避险属性决定,包括地缘政治风险等突发事件、通胀风险、利率政策、其他投资机会等都会影响黄金价格的短期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突发事件往往带来黄金价格显著上涨,这是由黄金避险资产的属性所致。同样地,作为最佳的避险工具,通胀风险上升也往往带来黄金价格上升。其他投资机会,如股市下跌、债券收益率下降都会导致黄金价格上升。而由于黄金不支付利息,因此,利率是黄金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则会导致黄金价格下跌。
聚焦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短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股市、债市、货币市场均遭受较大压力,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短期内的避险需求导致黄金价格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中期内,对等关税导致美国通货膨胀上升,美联储加息降息两难,全球货币波动性上升、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黄金需求上升,预计黄金价格存在较大的上升概率。根据相关研究,长期内,美国财政赤字将进一步对美国信用造成负外溢性,金融属性支撑黄金价格上涨。
考虑到黄金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上涨,而美元贬值导致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绝对主导地位削弱,各国央行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导致黄金需求上升,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总量达1045吨,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当前,我国黄金储备占储备资产的比重相对较低,无论从优化储备资产结构,促进储备资产保值增值,还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储备的动机仍然充分。
(作者系外交学院全球经济治理量化研究创新平台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