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新时代史学理论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春讯 (记者赵徐州)8月9—10日,第27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办。近百名专家学者紧扣“二十一世纪的史学理论”主题,紧密关注新时代的理论和现实需求,围绕“马克思主义史学新进展”等论题进行研讨,为中国史学理论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回望历史及史学的相关理论,对于加快构建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提出,要深刻表达中国学者对史学的创造性理解,为构建新时代史学理论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赵庆云表示,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对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史学理论研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通过深入的研讨寻求新发展和突破。

  如何预测人类未来走向,是史学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韩东育展望了史学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注重史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经典文本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学习传统学术中的精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同时,要具有国际视野,借鉴其他文化中的理论、观念,打破西方中心论。

  与会学者探讨了唯物史观在当下的理论价值,关注各地区史学理论发展,注重在更广阔的全球空间讨论历史书写,围绕21世纪以来国内外新兴的史学范式,研究史学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在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寻找历史学发展的进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认为,新史学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觉醒进程和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董立河梳理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观点,认为其对于理解“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及其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巩固提出,史学研究者应恪守文明底线,把握文明的特征,避免对文明的标签式解读,避免文明的绝对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吴英认为,要从唯物史观视角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贡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和《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协办。

【编辑:刘娟(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