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雄(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调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规范国情调研,充分发挥国情调研基地作用,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农村调查是“三农”研究的基本手段,是准确把握“三农”现状、科学建言献策的关键方法。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脱贫地区与富裕地区情况都不一样,做好“三农”工作不能只遵循一个模式,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谋划和推进。另一方面,“三农”工作量大面广,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聚焦“三农”短板弱项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小切口调研,准确把握各地不同的农情、民情,是精准献策的必要前提。“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大胆探索、服务大局、为党和人民做学问”是多年来农村发展研究所逐步形成的优良所风和科研文化。当前农村发展改革任务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和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对于大多数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的青年“三农”研究人员来说,落实好院党组《若干规定》精神,传承农村发展研究所不畏艰苦、行万里路入村入户调研的优良传统,树立“五坚持、一倡导、一注重”的调研作风,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大局。要围绕党中央和国家政策需求、 “三农”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二是坚持不畏艰苦、扎根一线。要发扬“不怕跑远路、不怕住农屋、不怕吃粗粮”的精神,走进农村、农户和农业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实际情况,获取一手资料,避免“蜻蜓点水”式调研。三是坚持以农民为中心。除了听取地方、部门的情况汇报外,要注重并善于倾听农民声音、与农民平等交流,尊重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切实了解农情、民情。四是坚持科学严谨的调研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合理采用农户访谈、现场观察等定性手段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定量手段,力争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精准。五是坚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对既有理论不跟风、不盲从、不机械套用,通过深入实践的调研大胆探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六是倡导长期跟踪调研,对同一地区或问题持续跟踪,把握动态变化。七是注重向基层干部学习,善于从地方干部、驻村干部身上学习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