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从“西夏陵”到“西夏学”
2025-07-13
作者:
王培培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公布中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西夏陵申遗成功之路,是西夏陵文化和价值的国际认可之路,本质上是对西夏文化遗产价值的再确认。此后,西夏陵将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是展示中国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团结形象的重要载体。
西夏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作为古代帝王墓葬,它的选址思路、建筑形制、建筑构件、出土的文物等诸多方面均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体现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
西夏学已有百年发展历史。与西夏相关的出土资料丰富,包括文物、文献、遗址等多项内容,使原本没有史书的西夏,活灵活现展现在世人眼前。通过西夏学的百年发展,看出西夏不仅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还通过这些遗产证实自身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自称黄帝后裔,自创的《宫廷诗集》有:“详载始于过去祖轩辕,我等言说何时终?故袭位自北魏拓跋氏,无土筑城圣教导。” 远攀黄帝为远祖,目的是进行深度的民族融合。西夏文《圣立义海》在“腊月之名义”条下明确记载 “年末腊日。国属金,土日,君出射猎,备诸食”,说明接受了汉文化传统的“五德终始说”。西夏在官制上设立汉官,是对自身汉化过程的自主接受。西夏设立儒学,黑水城出土了《论语》《孝经》《孟子》等典籍,说明其用儒学经典教化民众和贵族官员子弟,鼓励他们科举晋升,成为栋梁。
最能反映西夏接受汉化的一点便是法典的修编。西夏共编纂四部法典,包括《贞观玉镜统》《天盛律令》《法则》《亥年新法》,时间跨度在西夏前期到西夏晚期,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他们成为一直以来西夏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纵观西夏历史研究成果,基本都离不开对法典的参考引用。可以说,法典的整理和解读,成为解密西夏历史的重要钥匙。西夏法典承袭唐宋法典编纂方法而来,是中华法系发展到11世纪至13世纪西北地区的延伸。如《天盛律令》中规定的“十恶”“八议”等内容,均是对《唐律疏议》《宋刑统》内容的承袭。《亥年新法》的编纂更多显示宋代法典“编敕”的特色。如卷十五有多个法条明确指出为敕文。如第一条“京城畿内水地灌渠退罢,官验京寺常住田地、家民、税地等缴纳夫役草之皆有所定,《律令》虽已明晰,然而又宗族、丞相、臣民等属寺常住缴(赋役草),有理无理取律而修(寺)。或役草俱减,或一年差役,纳一年熟草,渐渐加重税户家主赋役。国内臣民不平,哀叹生害者众多。先前诏敕已下”。此外,《亥年新法》中有多处引用《律令》,从而对《天盛律令》进行补充的内容,大概均属于敕。此外,《法则》的内容则虽主要表现为存有具体案例,形式非常像“判例”。如卷八“侵凌妻门”例举两人非法侵占他人妻子钱财被判刑的例子,指出此后相同案件同等判罪。可见西夏晚期的法典中,存在“以例入法”的现象。这则在宋代法典编纂可见。
西夏学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黑水城出土大量西夏文汉文典籍,多系对宋代乃至唐末五代书籍的转译,从中可以反映出未经宋人编辑的汉文古本原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还有一些古书已经失传,却在黑水城文献中保留下来,为我们更多地了解宋代文人思想智慧提供了材料。另外,在活字印刷方面,西夏时期保存了一些活字印本的实物。如武威和黑水城分别出土了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唯一一部泥活字印本实物。还有宁夏拜寺沟方塔所出西夏译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它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从元代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具有重大价值。此外,在书籍装帧方面,中国出土的西夏文献装帧极其丰富,经折装、蝴蝶装、卷子装、缝缋装等等,为中国古书装帧提供丰富的实例。与敦煌书籍相比,西夏所处的时期正好是刻本兴起,写本仍然盛行的时期,即写本和刻本交叉应用的时期,因此,西夏书籍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见证作用。
(作者系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齐泽垚】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声大讲堂”第四讲举行
数智引领时尚产业多元发展
学者研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价值
推动数字财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