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扬州讯 (记者吴楠)5月24日,“《璩家花园》及前庭与后院——叶兆言文学创作四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举行。与会学者通过多维度研讨,深化了对叶兆言文学创作的理解,以其45年的创作历程为样本,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方向。
“叶兆言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探索的缩影。”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丁建宁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兆言用文字编织出一个既扎根故土,又超越时空的文学世界。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表示,叶兆言灵活地游走于历史与当下、先锋与传统、精英与市井之间,看人性浮沉与中国历史的变迁。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提出,叶兆言45年的创作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其作品不仅是个人创作史,更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侧影。叶兆言文学创作题材广阔,艺术手法多样,创作风格多样,又有一以贯之的风格。他的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书卷气和烟火气的结合。
《璩家花园》是叶兆言最新长篇力作。“《璩家花园》的出现,使得叶兆言45年文学创作生涯霞光万丈,也期待我在60岁之后的创作也能像兆言这样越写越好。”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说。
“一个作家内心深处对所有的读者都心存感激。”作家叶兆言在答谢环节自嘲对写作“贼心不死”,并以打球做比喻,期待自己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多打一场是一场”。
会议由扬州大学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毕飞宇研究中心、译林出版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