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其中发挥筑牢思想根基作用的教育无疑最为基础,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聚集地的高校尤显重要。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迄今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对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提及不多。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校师生的回信》中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因此,从培养海洋人才出发,必将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焕发更强劲活力。
第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性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冲锋号,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陆续提出,海洋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现实开展力度也日益增强。一方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内涵更为广泛具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海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将海洋置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视域下进行深入分析,可勾连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多项工作并使之互促互进。另一方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育人使命紧跟时代发展。通过对海洋生态文明进行补充与强调,令大学生树立更完备的生态文明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使大学生成长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新生主导力量,还可使其进一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最有力倡导者和最活跃践行者,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第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使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并付诸实践,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海洋教育能使此宗旨更为明晰。一是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生态人格。作为海洋强国建设重要推动力量的大学生,要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进行理性认知与科学判断,就需要不断储备相关知识,尤其要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规范海洋生态文明行为,从而具备更加全面、健康的生态人格。二是会更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突出强调海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文明观,推动人海和谐,进而创新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等,最终更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可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思政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践行者的活动,从海洋出发阐明生态环境保护,维护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疑能够有力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思政效果。
第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更加厚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展开,海洋教育可使之更为厚重。一是可拓宽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面。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补充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使其更透彻理解保护海洋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为大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知识储备。二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还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包容万物的文化秉性,其独特魅力可加深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三是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海洋是重要的人居环境组成部分,近年来正遭遇较严重的生态威胁,这种切身性可更真实地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自觉,进而有效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四是可坚定大学生生态文明信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强国战略相结合为阐明背景,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关心人民福祉与利益,进而坚定其生态文明信念。五是能优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补充与强调能使大学生将此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自觉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约束自身,纠正以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偏重陆域的不足,进而优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
第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更吸引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要依托于课堂,还要辅之以课外,海洋教育可使其形式更具吸引力。一是更利于营造生态校园育人氛围。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使海洋成为研究热点,高校不仅可据此开展丰富多样的蓝色教育宣传活动,不断调动和增强大学生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关注度,还可以海洋为主题元素打造校园蓝色文化景观,使大学生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在耳濡目染的“全浸式”环境中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二是更便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可凭借海洋的易接近性以及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文化展览馆、海洋环境保护区等相关产业、教辅基地的成熟性高效开展实践活动。在这种直接且具体的生态场所与氛围中所形成的情景式和沉浸式教学,既能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又可令其深刻体会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危机感、责任感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就感、幸福感,进而有效提升其生态文明素养。
第五,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执行性更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推行须以学科为重要支撑,而健全的海洋教育体系可进一步增强其执行性。首先,目前我国大陆开展海洋教育的高校已有200余所,不仅具备一定规模,在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显著成效,可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持。其次,海洋教育这一学科配备雄厚的师资,教师们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多数教师更是直接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困境和难题进行探究,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再次,不少高校形成了较完备的海洋课程体系,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不论是专业研究还是通识教育,均可据此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系统的认知。最后,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以来,社会各行业、各群体对海洋生态文明给予了更多关注。在此背景下,高校可采取更多形式、通过更广泛渠道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生态文明教育辐射作用,大学生亦可据此不断巩固与加深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进而更好地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并特别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教育从各方面对旨在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已掀起澎湃浪潮。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