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一届银龄教师研究学术论坛在线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银龄教师”主题展开研讨,提出新时代探索创新乡村教师发展之路,打造乡村教师队伍的新样态,是当前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完善银龄教师相关保障机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发挥银龄教师独特优势
2023年,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制定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关注缓解乡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鼓励退休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桑国元表示,《计划》一方面为缓解乡村等薄弱地区受援学校“教师荒”难题提供了新契机,另一方面银龄教师对受援学校教师的传帮带,为补齐乡村教师短板、推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在新增老龄人口中,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崔英锦通过对银龄教师的调研发现,多数退休教师主动参与《计划》的意愿较为强烈,动机良好,具有主动投身和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且他们的综合素养优势明显,文化适应力较强,能够较快融入当地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银龄教师群体及其实践,彰显了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表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龄教师以老年人的身份投入各项事业中,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为社会、他人作出独特贡献,并通过在实践中新的适应和转换,体现出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表达。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蒲蕊提出,要发挥银龄教师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助力受援学校和地区的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桑国元建议,要进一步拓宽教师补充渠道,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借助银龄教师优势,帮扶乡村青年教师成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助推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优化银龄教师保障机制
崔英锦在调研中发现,银龄教师就职存在以一线教师为主、管理人员偏少、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较少、数字技术运用能力较弱、科研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个性化保障措施偏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明确银龄教师职责范围、遴选标准和招聘流程,深入调研各类高校对银龄教师的需求;建立数据库,鼓励更多优秀的银龄教师加入,完善招聘与培训体系,聘请有管理经验和领军型退休教师加入。
高校银龄教师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GSP系统模型,从政府、社会、个人维度进行机制建构,增强政策弹性。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聪提出,要建构政策驱动机制,明确高校银龄教师的供需样态,科学评价高校银龄教师工作;建构过程关怀机制,成立银龄教师日常保障专班,建构青年教师“反哺”机制;建构发展引导机制,建立银龄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组织,引导银龄教师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常州开放大学副校长朱丹平建议,加强高校退休教师继续从教政策支持,从政策、法规、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为我国高校退休教师继续从教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助力实现教育强国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