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绝学薪火相传

2024-04-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记者 刘远舰

  通讯员 韩壮波 李炜钰

  冷门绝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冷门绝学学科可持续发展,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在3月30—31日举办的“‘贵州大学因明论坛’开坛暨因明绝学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因明学的可持续发展。

  因明学研究意义重大

  因明缘何而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萨尔吉表示,因明学不仅是佛教逻辑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与印度哲学、认识论及宗教立场有着密切联系。他通过分析因明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藏传佛教中的应用,凸显了跨文化交流和语境分析在深入理解因明学中的核心作用。他探究了因明学如何跨越宗教与哲学边界,转化为跨文化知识交流的方式,其中不仅包括佛教内部的交流,还涉及与印度其他哲学流派及思想体系的互动。要全面理解因明学,需要综合历史、文化、语言和宗教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任晓明认为,学派间的辩论不仅深化了佛教哲学的思考,也对后续佛教哲学的进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形成的汉传因明和藏传量论的传承系统,正是通过不同派别的辩论促进了佛教的接纳和本土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佛教哲学体系。

  因明学又有何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提出,因明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人的理论思维能力,还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展现了因明学在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性。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旦巴次仁介绍了因明学在西藏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西藏大学一直致力于维持因明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包括举办专业课程和学术活动以推广因明学知识,呼吁社会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以培育新一代因明学专家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尕藏加介绍了藏传佛教因明学及其逻辑思想在拉卜楞寺等寺院的发展和教学情况。作为藏传佛教核心教学内容之一,拉卜楞寺的量论因明学教学过程特别强调逻辑推理和理论概念的重要性,目的是建立一个系统化且逻辑严密的佛学理论体系。因明学不仅为学僧提供了理解复杂佛教哲学的基本方法,还为藏传佛教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重视多元文献资源整理与挖掘

  汉译佛教文献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李四龙讨论了印度佛教文献经汉语翻译和解释后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尤其在佛教哲学和逻辑推理方面,汉译因明文献不仅拓展了中国佛教的教理体系,还促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尽管现存的汉译因明文献数量有限,但它们依旧是研究中国佛教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要加强因明学的研究、拓展汉传佛教学术视野、开拓新的研究范式,帮助汉传佛教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马德认为,敦煌遗书因明文献研究不仅为理解古代逻辑学开辟了独特视角,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他以敦煌卷子《因明论三十三过》为例,详细介绍了因明学在敦煌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深入讨论了敦煌文献的书写特征、内容结构和学术价值。他认为,敦煌因明文献不仅体现了古代学者对逻辑学的追求和理解,也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学术研究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索罗宁表示,西夏佛教文献不仅在地理上覆盖广泛,涵盖中亚等众多区域,在内容和体系也展现出诸多独到之处。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佛典写本,学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夏的宗教信仰、文化特征以及佛教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等。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昭式呼吁,当代学者和教育机构应关注因明学科发展,认识到因明学术传承、文献整理与翻译以及佛学研究在全球学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采取创新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以推动因明学科的进步和文化传承的延续。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沈海波表示,当代学者在进一步探究因明学的同时,尤应重视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推动因明学研究向前发展。

  让冷门绝学后继有人

  从冷门绝学学科整体建设来看,不断强化冷门绝学的科研功能,其核心意义在于提升民族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盖建民表示,对冷门学科的研究绝非只是学术探索的一部分,同时与国家的文化战略和文化安全密切关联。我们需要关注学科建设中应该如何处理好冷门与热门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冷门学科研究促进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当前,各类冷门绝学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但对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建议采取高校联盟、省部共建等灵活形式,实现研究优势整合,以促进包括因明学在内的冷门绝学专项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从冷门绝学的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来看,依托于冷门绝学学科研究基地,拥有一支有能力、有情怀、有坚守、有传承的素质全面的人才队伍,是冷门绝学发挥学科积聚作用的重要体现。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顺真表示,为确保冷门绝学真正做到“有人做,有传承”,相关主体在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课题投入力度的同时,还需要专项政策支持,鼓励并扶持建设国家级冷门绝学专项研究基地,为冷门绝学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真正实现冷门不冷、绝学不绝,薪火相传、持续发展。

  会议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隋萌萌(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