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地方预算治理的新图景

2024-0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民主实践的高度总结。地方预算治理作为重要的实践场域之一,能够折射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的进展与成效。实践表明,地方预算治理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要素的新制度、新机制与新形式。
  探索预算审查监督新制度
  高质量预算审查监督,是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多地通过将预算审查监督创新经验予以制度化,以高水平实现地方预算民主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前介入预算审查监督链条。全过程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建立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制度,强化代表对预算编制和重要支出政策的“事前”审查。在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提前介入环节开始,建立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制度,征求关于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此外,利用召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代表通报会、部门预算意见建议座谈会、预算初步审查会议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听取和吸收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向代表常态化寄送相关工作和政策信息等。如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深化预算草案“三审”制工作的决定》,将“三审制”的成功经验以制度形式予以巩固。2023年杭州市人大预算审查中,提前深入预算草案审查监督,由此形成的预审意见采纳率达81.7%。
  摸索有效预算审查监督方位。引导人大代表多方位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是提升各级地方政府预算治理成效的重要途径。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建立预算编制工作通报机制、听取部门预算意见建议机制、完善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通报工作机制、完善代表参加预算初步审查会议机制、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网络服务平台机制,运用邀请代表参加重点支出和政策调研座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跟踪监督、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及手机APP等方法,强化代表对预算编制和重要支出政策的“事前”审查,发挥代表对预算执行和重要支出政策实施的“事中”过程监督,做实代表对决算审查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事后”结果绩效监督。这些做法切实推进了代表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全方位参与,有效提高了地方预算治理的效率。
  加强预算审查重点领域覆盖。实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是依法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预算治理实践的重要方面。一些地方逐步加强开展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支出政策的审查,从而推进政府预算的全口径审查与全过程监督。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事前”环节,一般会在每一年年底或下一年年初计划草案和预算草案编制过程中,选取若干个老百姓关注度高的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和部门预算草案或专项资金预算开展预先审查;“事中”环节,各工委对当年度重点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或专项资金上半年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事后”环节,将选定接受预先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纳入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及财政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与上述环节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预算执行和重要支出政策实施的监督,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跟踪推动代表关心问题的解决。
  构建基层民意直达新机制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于实践中民意收集反馈渠道少、手段少、信息少等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启发了利用基层单元汇聚民意的创新做法。
  形塑基层单元预算治理体系。不少地方正在通过加快推进市域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场景应用全覆盖,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联络站系统,推进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挂牌亮码、微信扫码等全天候直接联系代表机制,构建闭环的群众意见处理反馈机制。比如,2022年8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迭代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意见》,提出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为引领和标尺,强化代表联络站民主民意表达功能,着力构建“1+13+191+N”的基层单元体系,即通过1个市代表联络站总站、13个区县(市)代表联络总站、191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中心站、N个中心站延伸设立的代表联络站(点)四级组织架构体系,把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民主监督的重要力量。这为市级政府层面增强预算治理能力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现实抓手。
  汲取实践主体预算治理智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过程的核心是要体现人民性,采用多种形式不同手段,充分汲取基层群众的智慧,是构建完善基层民意直达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例,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指引下,区人大常委会完善和优化财经直通网络,建立由60名专业代表和财经专家组成的代表专家库,在东栅街道代表联络站、新丰镇竹林村代表联络室、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等28个地方设立首批财经直通站,每个财经直通站确定10名财经直通员,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优势,让监督的“眼睛”和“耳朵”直接延伸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与工厂车间。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围绕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我为群众办实事、监督法修改完善等工作,整理上报近120条具体意见建议,其中部分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采纳。此外,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围绕中央直达资金使用管理、留抵退税政策落实等开展监督,积极推动中央惠企利民政策资金在基层落地落实。通过走访124家中小企业,听取1180名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委托第三方单位开展问卷调查,梳理汇总意见建议38条,形成约2万字的调研报告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
  创新数智赋能参与新形式
  我国各地预算治理实践已形成多样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益探索,如代表联络站等。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中,如何将数字治理技术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是当下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寻求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
  推进数智赋能预算治理平台建设。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中,有机融入参与式预算治理机制,探索“线下全过程监督+线上数字化应用”,通过深化融合代表联络站,打造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基层预算治理大脑。比如,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首创由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直达资金等15个应用场景组成的人大财经联网监督系统,通过建设“南湖人大财经监督大脑”,开发手机移动端,实现系统自动对接,实时精准采集数据,目前已集聚数据149.8万条。同时,将每月5日、15日、25日固定设置为财经监督日,组织代表开展常态联网监督,代表使用达1216人次,发现问题138个,已督促整改125个,全面高效守护“南湖账本”。这为群众深度参与预算治理、代表掌握预算治理现状、部门快速获得预算信息反馈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基层参与式预算治理实效。基于大数据应用技术布局数智治理场景,创新“制度+技术”复合治理路径,以突破基层参与式预算改革困境,提高预算治理绩效水平。以温岭市为例,依托市人大常委会“参与式预算数智在线”应用场景,专门开发了“参与式预算”特色模块,探索形成利用“联络站+征询恳谈”放大民主效应的治理新亮点。同时,以部门预算或重点项目预算为切入点,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主要流程,量化闭环、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开发“选一选、谈一谈、改一改、督一督、评一评”等五大场景,实现部门(项目)选择格式化、数据采集网络化、预算信息可视化、审查监督智能化、公民参与便捷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治理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在2023年温岭市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43个代表联络站通过征询恳谈共征集到162条意见建议,经汇总梳理后,向市政府、财政部门、文广旅体部门等反馈43条,涉及预算编制38条,最终被吸收了约一半意见建议。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刘倩(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