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论坛”第五期在京举行

2023-12-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博望论坛”第五期合影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胡子轩)12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博望论坛”第五期在北京举行。本期论坛以“《福乐智慧》:中华文明光被‘丝路’的思想结晶”为主题,邀请新疆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新疆文联名誉主席刘宾带来精彩演讲。
  《福乐智慧》(Kutadgu Bilik)是一部用回鹘语(古代维吾尔语)撰写的哲理长诗,由我国北宋时期的西域回鹘(古代维吾尔部族)文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069—1070年间在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完成。这部维吾尔族古代文学名著,自19世纪以来即为中外学者所瞩目,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刘宾主要从唐代李白和宋代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在西域的影响、《福乐智慧》原著的三个存世抄本、1986年以后至今国内出版社再版重印的部分版本、国外出版的部分外文译本、《福乐智慧》构建的概念术语系统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这部古代文学遗产。
  刘宾表示,《福乐智慧》是中国古代思想远播西域、光被“丝绸之路”,体现“一体多样、融合发展”格局的我国古代多种思想文化融汇一体的文本范例。作品典型地反映了中古时期“丝绸之路”集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汇流交融的突出特征,突出体现了中华文明光被遐迩,以我国儒家治世思想和社会伦理观为思想基调,融阿拉伯的宗教观念、希腊—罗马的人文知识和波斯的诗学理论为一体的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思想文化意义。
  有学者认为,《福乐智慧》的情节结构和表现技巧具有古代戏剧特征;作品内容体现的知识性使其具有“百科”性质和价值;其文学技巧奠定了维吾尔古典诗学传统的基础。老舍先生曾评价《福乐智慧》,它不仅是维吾尔族的宝贵遗产,同样也是构成祖国文化历史的宝贵财富。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子勇表示,《福乐智慧》是学界收集、整理、翻译、研讨的重点文。刘宾作为汉译本翻译者之一,带我们重温了这部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多元的观察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松认为,《福乐智慧》扎根中华文化沃土,融合了中原儒家文化思想。作品内容体现出重视农业、尊重牧民和商人等特点,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副所长冯卓慧,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李修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鲁太光,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等参加论坛并参与对话和互动。
  本期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晨荟主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