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发布会举行

2023-1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10月30日,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发布会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经贸经济学院和科研处承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他指出,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彦斌教授领衔团队发布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并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总结中国实践经验,为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陈彦斌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报告。该报告依托于他提出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系统测算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从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三个维度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全面评价宏观政策的操作状况和调控效果。他首先对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内核进行了阐释,该理论的核心是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旨在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潜在增速合理增速三者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下的短期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增长。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宏观调控理论仅关注产出缺口的缺陷,将潜在增速与其合理水平之间的潜在增速缺口也纳入考量。随后,陈彦斌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中的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研判。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指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原创性经济理论,在总结提炼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分析系统和逻辑框架,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高度评价了陈彦斌教授领衔团队所做的研究成果,认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是陈彦斌教授十年前提出“大宏观”理念的具体理论践行,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分析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作用和角色,强调了结构性政策的重要性。基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他认为在研究中要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易于操作、能够落地的政策,集中性、强度大的政策,足够明确、举旗定向的发展方针,可以比较快地扭转预期,有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可以围绕潜在增长率的测算,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增加一些衡量指标。同时,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及更为有效地跟踪公众预期、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春学强调,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思,力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处理波动、增长和结构问题。这一构想的提出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学界的深度讨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