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语言景观建设的意义和策略

2023-09-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语言景观”概念最早于1997年由兰德里(Rodrigue Landry)和波希斯(Richard Y. Bourhis)在《语言景观和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一文中提出,指公共道路标识、广告牌、街道名称、地名、商店标识和政府建筑上公共标识的语言。近年来,语言景观已成为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的热点研究课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语言景观建设不容忽视,这与乡村生态、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密切相关。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也包括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乡村公共空间的语言景观关乎乡村生态与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乡村语言景观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村语言景观是乡村形象的一张名片。乡村语言标牌并不少见,路牌、警示牌、宣传标语牌、公共信息公示牌、店铺招牌、文化墙等公共标牌上的语言构成了乡村语言景观。乡村语言景观是乡村语言生活面貌的组成部分,是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缩影,成为塑造美丽乡村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标牌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村民对语言标牌的感知等,能够反映乡村语言文化水平;标牌上的多语状况、语言组合模式、文本互译情况,可以间接反映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标牌材质、标牌置放、双语或多语标牌上的优势语言,则能够反映地方相关部门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乡村语言景观是乡村形象的一张名片,是了解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体现乡村治理水平的平台。健康、完善的乡村语言景观,有助于提升乡村的品质和内涵,有助于塑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乡村形象。

  第二,乡村语言景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载体。近年来,乡村积极响应国家乡风文明建设的号召,兴建“乡村文化站”“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这些文化活动场所的布置均离不开语言标牌。同时,标牌上语言文字的规范程度、村民的语言态度,也与乡风文明密切相关。没有文明规范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态度,就不会有健康、文明的乡风。此外,乡村语言景观还是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广泛分布于乡村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的官方标牌,有助于对村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等。

  第三,乡村语言景观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乡村生态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语言生态。乡村语言生态建设有两个重点领域,一个是家庭领域,另一个是公共领域。语言景观是乡村公共领域语言生态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墙引人关注。其分布于乡村主干路两侧,具有特定的风格和色调,以“文字+绘画”的方式传递着党和国家的乡村治理理念,成为乡村语言景观的常见表现形式,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第四,乡村语言景观是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推手”。乡村公共空间很多标牌的设置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动机。比如,店铺招牌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广告宣传形式,便于吸引顾客前来消费,给店主带来经济效益;双语景观有助于提升乡村国际化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官方标牌语言景观能够提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和面貌,提升人力资本。此外,和谐的语言景观也能够服务乡村旅游。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高、信息全面的语言标牌,会赢得游客的肯定和赞扬,对提升乡村文化形象、推动乡村旅游大有裨益。

  推动多维共建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仅要关注农田、沟路、林渠等传统生态景观,也要重视乡村语言景观建设。

  第一,适应乡村语言变化的客观实际,丰富标牌语言类别与形态。近年来,“村村通”的实现加快了乡村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对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改变——语言生活领域也不例外,这在语言实践、语言态度、语言观念等方面都有体现。乡村语言生活的变迁提醒我们,当乡村由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逐步迈向相对开放的社区时,乡村语言服务的质量应同步提升。因此,要适应乡村语言变化的客观实际,丰富标牌语言类别与形态。

  第二,强化乡村标牌语言景观的文化功能。研究者普遍认为,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指传递某区域语言群体的语用特点、标牌设立者的主观意图等;象征功能主要揭示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的语言权势、语言地位以及族群社会身份等信息。乡村语言景观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信息功能与象征功能,还要强化其文化功能。乡村语言景观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文化教育。文化传承方面,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元素融入标牌设计中,增加标牌的文化内涵;或添加艺术字体、绘画、书法、特殊符号等表现形式,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文化认同方面,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将传统节庆民俗、村规民约、道德观念、民间艺术等元素融入官方标牌设计中,这对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促进乡土文化认同和热爱具有积极作用。文化教育方面,乡村官方标牌除了提供引导、提示、警示等服务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功能。要利用好乡村官方标牌的教育功能,在标牌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完善与创新,这是发挥语言景观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总之,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乡村语言景观的文化功能,有利于振兴乡村文化,满足广大村民的文化需求。

  第三,加大对乡村语言景观的维护与监管力度。对乡村语言景观的维护与监管,既是对乡村语言生态的保护,也是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为此,要加大维护与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可以培育一支志愿从事乡村公共语言服务的公益队伍,定期对乡村标牌规范情况进行调查和摸排。同时,也要加强标牌设立主体的责任意识,不管是官方标牌还是私人标牌,都要责任到人。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国家和地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的宣传力度,可以制作宣传标语、海报,也可以结合乡村题材举办各种语言文字知识竞赛活动,并借助网络资源提高活动的宣传力度。

  第四,重视乡村语言规划工作,制定乡村语言文字发展规划方案。结合乡村语言生活实际,乡村语言规划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乡村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与人员的设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完善乡村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与人员设置,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安排专人从事乡村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实国家和地方语言文字规范的宣传、监督、整治等工作。二是开展乡村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活动,建立评估机制。相关人员应定期对学校、机关、媒体、电影院、商店等乡村终端组织的语言生活情况展开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并督促整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学校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还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指导和评估。三是开展乡村家庭语言生活调查,帮助做好家庭语言规划。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村语言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要及时对每个家庭开展语言生活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在语言生活态度、语言实践、语言管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家庭语言规划。

  乡村语言景观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应用现象,而是关系到乡村形象、乡风文明、乡村生态、乡村经济发展等问题。目前,乡村语言景观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可以在标牌语言类别与形式、语言景观功能、语言景观的维护与监管、语言规划等方面进行完善。乡村语言景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构建多方协作的语言景观建设参与机制。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乡村语言景观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崔晋(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