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加勒比文学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

2023-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加勒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缘政治伙伴。加勒比地区位于南北美洲之间,与欧洲、非洲隔海相望。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时,所登陆的岛屿就位于加勒比地区。于是,加勒比地区可谓欧美构建大西洋世界重要的组成元素,支撑着当年欧洲的帝国实体和后期的帝国想象,也时刻映射出对殖民和侵略行为的反思与挑战,以及对全球化新时代发展机遇的探寻。
  五个多世纪的殖民经历,是加勒比地区不可忽视的历史痕迹。该地区的原住民本来自南美洲,然而从15世纪起,欧洲海上扩张、三角贸易造成的被迫迁徙,让非洲各异的文化在加勒比地区相遇,也让来自欧洲、印度、葡萄牙、中国等地的移民同样汇集加勒比,并在此碰撞、融合、发展。加勒比地区各国的独立进程,由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开启。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勒比地区迎来各国独立浪潮。作为多语种、多文化、多民族的地区,区域一体化让加勒比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团结在一处,争取各方面的机遇与发展。加勒比地区的多个国家,包括圭亚那、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为我国的建交国,更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签署者。中国同加勒比地区合作与发展,有赖于相互之间的支持、理解、信任与合作。
  加勒比地区不仅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文化“后花园”,更受空间环境与殖民历史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交织共融的文化共同体。加勒比地区各岛国的文学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流散、多元文化、奴役、殖民、种植园等均为作品中常见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各加勒比岛国在被殖民史、奴隶制废除和主权建立等方面亦有区别,各国文学的发展在对本土传统的继承上,对欧美各国文学的依赖程度以及与非洲等其他地区文学间的互鉴存在差异。这种一致性和多样性赋予了加勒比地区文学研究多重价值。
  凭借多语种、多元文化和多视角阐释本国文化的优势,加勒比文学成为探究、理解加勒比地区人文特点的重要窗口。研究加勒比地区的文学,特别是其现当代文学,能够在探寻加勒比国家独立、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洞察加勒比文学与文化演变路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参考。
  加勒比文学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反思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具有历史价值。加勒比地区文学反映该地区遭受的殖民历史以及三角贸易、殖民带来的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的演变。来自加勒比不同岛国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各自故乡的被殖民程度和独立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加勒比地区文学对于更好地了解16世纪以来欧洲诸国间的关系,以及欧洲与北美、北美与南美各国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能为中国同加勒比地区的合作共荣提供助力。结合当代加勒比的新发展,思考加勒比文学在当代全球化、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气候治理主体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立足自身民族、国家和区域,与世界进行对话,从而为加勒比之维的解读提供新鲜血液。
  再次,加勒比文学研究可为该地区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和参考。从加勒比文学中可以看出,从曾经的“离开加勒比”到如今“留在加勒比”的转变,映射出作家的心态变化和对自我、世界的认知变革。而从加勒比地区文学与加勒比地区的联系切入,结合海岛的特殊地理环境,进行文学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挖掘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作家的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审美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独特的地理风貌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意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塑造。通过探究加勒比地区文学,可以推助对加勒比地区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而以加勒比地区本土传统、欧美文化殖民与非洲文化迁移三者的融合为切入点,可以挖掘加勒比地区文学的多元文化性。
  亟需发展尚处于童年期的文学文化批评研究
  国内加勒比文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主要以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为研究对象,后逐渐辐射至更多作家和作品。受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影响,国内学者多把加勒比地区文学作品视为后殖民文学研究,形成了国内加勒比文学研究前期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内英语文学研究视角的丰富,国内加勒比文学研究内容和视角也逐渐丰富。然而,研究对象多以加勒比裔移民作家及其作品为主,缺少对加勒比本土作家及其作品和文论的关注;在对加勒比地区文学的谱系梳理方面,仅有一部研究专著聚焦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在研究的视角和理论工具方面,多以欧美文论为主,缺少运用我国学者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扎根加勒比本土形成的语言学、文化、文学、哲学相关理论体系的研究;立足区域整体和国别特殊性的加勒比文学研究同样不足。国外的加勒比文学研究受殖民背景、移民关系带动的文化交流和语言便利影响起步较早,对加勒比文学谱系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梳理。这些成果虽然对加勒比文学的发展史总结相对全面,但研究视角多为殖民地区对被殖民地区的探察,所运用的理论也多源自西方的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思潮,从加勒比本土诗学出发的研究尚为稀少。
  加勒比文学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流变过程,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探查加勒比文学研究学术体系、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以中国学者的视角,探查自18世纪加勒比文化开始形成直至当下加勒比文学活动现场的独特风貌,全面探察不同历史与文化时期加勒比文学的特点。
  建构加勒比文学研究批评体系的路径与策略
  第一,应从历史之维探究加勒比地区文学的地位及其作用。例如,从早期和现代加勒比文学中,洞察欧洲国家对大西洋世界想象与加勒比国家之间关联密切;在加勒比地区殖民系统蓬勃发展直至日渐衰败的过程中,探究这一历史阶段产生的文学作品中的帝国想象主题;从种植园书写中,探究加勒比地区经济和欧美国家间的关联;从战后加勒比文学的蓬勃发展中,探究文学与国家建立、国族性构建间的关系;亦可立足当代,探究加勒比移民作家与本土作家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加勒比儿童文学也是一块几乎无人探索的学术领域,在当今加勒比地区出版业蓬勃发展、儿童文学作品极大丰富,探究儿童文学中涉及的内容、主题、思想同样颇具价值。
  第二,把加勒比地区各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谱系中展开深入探究。加勒比文学自带世界性,尤其是当代加勒比文学在探究社会发展、区域发展、儿童权利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更是为读者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加勒比作家多数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世界主要语种进行创作,他们自身通常受过欧美文学传统的训练,其作品往往也能够通过原版、译介、改编等形式为世界读者所认知和接受。此外,加勒比地区与非洲虽然地域相异,血脉却相连,大西洋两岸的作家更是互为灵感源泉。在探究现代性、帝国、后殖民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书籍中,加勒比文学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勒比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及其特点需要进一步勾勒清晰。这也是中国学者立足当代语境可以深入探究的内容。
  第三,从当代全球化视角探寻加勒比地区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特点及其世界贡献。加勒比地区作为流散中的流散之地,能够将各岛国、各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主要是想象、信念、团结、互利、合作。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等跨国组织的成立,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让加勒比地区发展中国家能够拥有话语权,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部的压力甚至制裁,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国家积极开展合作。这种构建、维系共同体的精神,同样为加勒比文学作品中值得研究的主题。从殖民时代对大西洋世界的想象直至今日的加勒比共同体,“共同体”的概念在加勒比地区不断推陈出新,其内涵与历史的发展,与国家、区域的变革更是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加勒比文学作为一个拥有数世纪历史、多语种、多文化、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学星座群,其中各国、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加勒比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加勒比文学中对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反思,以及加勒比文学能够为中加人文交流与文化互鉴提供的启示,值得学界高度关注和深度探究。
  (张生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郑松筠,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上海海事大学讲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