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认识论的多重视角

2022-1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同样一个语词,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具有不同的含义的。当代知识论epistemology一词的词根epistêmê在西方古代哲学那里,不仅具有知识含义,而且覆盖了认识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和它们的普遍呈现方式。古希腊人关注的核心知识问题是:1)什么是可以被我们知道的?2)我们如何能够知道这些可被知的东西?3) 是否我们对任何论题的信念都可以成为真正的知识?4) 真正的知识和单纯的信念之间有什么区别?5) 获得真正知识而非虚假信念的可靠方法是什么?

  早期希腊哲学的起源阶段,知识问题的核心是实在与现象何者为真?真不来自感知,只有理智知识才能给予真。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来说,epistêmê就是探究某物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事物、事件乃至世界的本质,他们确立了“知识就是被辩护的真信念”这一经典的知识定义,而真知识就是真信念及其理性表达。

  亚里士多德对作为科学发现源泉的感官知觉和作为知识探究能力的理智思维(nous)予以同等关注,认为人类认识的中心任务是,根据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来解释科学知识或真知识的必然原因是什么,只有当我们知道某物的原因时,我们才有关于它的知识。知识探究的进程则是从疑难始,检视共同信念并考察现象,用演绎和证明呈现探究的完整结果,也即作为有组织知识体系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用epistêmê来指代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东西,并描述掌握这个知识体系的人所处的知识状态。他要求,每一门科学都具备三个核心要求:1)每个科学知识的分支都探究并展示其知识探究领域内事物的本质。例如,生物学展示的是生物的本质,而数学处理的是数字和其他数学抽象概念,依此类推,任何知识分支都是如此。2)每个科学知识的分支,都要明确说明该领域内的事物本质如何在解释上优先于这些事物拥有的其他属性,包括但不限于它们的本体。3)每个科学知识的分支都要坚持形式或逻辑的方法约束。epistêmê按照逻辑标准采用演绎法,这也是所有科学知识探究的规范表达形式。

  通过这样的科学知识界定,亚里士多德延续了自早期希腊哲学以来的知识论规定,不仅将严格的知识探究提升并且限制在了科学理论探索和发现的范围内,而且通过逻辑方法的科学化,为科学知识添加了必然性。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符合我们当代的知识论基本立场,也能够为科学哲学的立场提供支持。

  (作者系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关锐)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