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2024-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讯  (记者吴楠)4月13日,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华民族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举行。

  与会学者从文化符号、民族文学、口头叙事等多维度,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口头传统的研究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言献策。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邢莉认为,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竞争和传播中,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我们祖先的文化记忆,建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李吉和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针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而是要覆盖全国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最终促进全国各民族高质量发展。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副主任方李莉认为,在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象征体系的文化符号的分层、结构、运动方式及其背后产生的机制等。
  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提出,要用好口头传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表示,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口头文学特别发达。要在前人口头文学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梳理中华文学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脉络,归纳中华文学史的本土话语,探索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性和规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提出,在民间口头叙事中,中华各民族历来都是平等友好、和谐相处的,体现出浓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怀。各民族产生的口头叙事相互接受并流传,通过口头叙事的相互传播,不断加深民众情感,达成价值观共识。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提出,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南北交流的历史重镇,此处能显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方面也具有典型和独特的意义。
  会议由扬州大学主办,扬州大学中华民族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韩卓吾(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