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第二个结合”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2024-01-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价值意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起了举旗定向的重大作用。

“第二个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拓宽发展道路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的继承与发展,也为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第二个结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弘扬。马克思主义追求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华传统文化追求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两者具有相通的社会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关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切人的修身臻于至善,两者具有相通的人文旨趣;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改变世界,中华传统文化重视躬行修齐治平,两者都强调经世致用,具有相通的务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百年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第二个结合”为理论创新指明了重要方向。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可以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众所周知,延安时期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党的历史上又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步步向历史的纵深推进,通过“第二个结合”,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和时代要求。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解决现实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的大飞跃、大发展。

“第二个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打开创新空间

  “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建设,必须要结合中国发展现实,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观照中国历史文化。通过“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解决制度建设中的问题,推动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在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将进一步发挥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推进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在“第二个结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制度创新的规律和方向,推动制度创新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我们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法,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第二个结合”还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始终立足于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将传承历史传统、借鉴文明成果和进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充分体现这个法律体系在文化上的先进性、包容性和广泛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根植本国历史和文化沃土,才能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第二个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深厚滋养

  “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第二个结合”强调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比如,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观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也有助于我们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底蕴,推动其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在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第二个结合”可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品牌和产品。同时,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文化遗产,能够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通过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我们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同时,“第二个结合”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各种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文化认同。

  “第二个结合”也有助于我们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重要的启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越来越紧密。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可以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天下观和义利观,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共赢共享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第二个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程,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不仅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在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的同时,也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国外左翼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