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考古现场
>
博物之窗
单五父方壶
2025-10-10
作者:
杨曙明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单五父方壶2003年出土于陕西眉县杨家村,共出土两件,形制、纹饰、铭文相同,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壶为贮酒器。周原出土之伯公父壶盖上有:“作叔姬醴壶”的铭文。《诗经·大雅·韩奕》有“显父饯之,清酒百壶”之句。由此可以看出,壶都是贮酒之器。金文中的壶像个上边有盖、两侧有系耳、腹部庞大的容器。壶也是礼器,是贵族宴飨或祭祀时不可或缺之物,有扁壶、圆壶、长颈椭方形壶等形式。青铜壶最早见于商代中期,流行时间较长,自商代至战国,秦汉以后尚可见到,器型变化相当复杂。西周早期的壶,一般都是单个铸造,壶体较小,有的有提梁。到了中晚期,发展为成对成双地铸造,也趋庞大。
单五父方壶通高59.6厘米,口纵15厘米、口横20厘米,底纵23厘米、底横30厘米,腹长36厘米,宽26厘米,重25.5千克。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其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含重文符2个。盖上铭文4行17字,盖、器同铭,盖少2个重文符号。字刻在由凸起细线条组成的印格内。意为“单五父”为他的父亲做了此壶,以后的子孙要好好保存。
壶形呈椭方体。圈形捉手,长子口盖,长颈略微内束,垂腹,圈足。双耳作龙首形,顶部又歧出一上扬的两头龙形,耳内各套一环。器盖可倒置以盛物。器身颈部装饰环带纹和凸弦纹,并在两侧设有龙首衔环式样的器耳。凸弦纹以下的器腹是单五父壶的中心部位,也是这件铜壶装饰最为繁缛华丽的地方。这部分纹饰以凸起的双身龙首为中心,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回旋婉转、相互纠缠,成为单五父方壶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壶圈足部位饰变体龙纹。整体装饰效果华丽流畅、疏密得当而赏心悦目。造型挺拔壮美,铸工精湛,堪称西周青铜壶中的精品。
单五父方壶纹饰最显著的特点是半浮雕双身龙纹。西周后期,龙纹装饰成为青铜器主体纹饰,且演变成各种蟠绕纠结的形象,其纹饰所呈现的是优美动态与流畅之线条,创作更显自由与丰富想象力。单五父方壶的龙纹形象生动真实,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在艺术上的真实体现。
单五父方壶通体各种附加装饰,不仅形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西周晚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西周晚期青铜器上的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喜用连续环接的纹饰。这些龙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使器物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商周早期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和舒扬升腾的美感。作为西周晚期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单五父方壶神秘中透露着活泼,厚重中显示出奇巧,色泽绿中透黄,堪称艺术珍品。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编辑:杨阳(报纸) 齐泽垚(网络)】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2025年中孟智库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
胸怀“两个大局” 深化对美研究
中外学者共话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新发展
期刊同行评议透明度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