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战史学理论研究

2024-0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战史学理论是通过研究古今中外作战实践,探索其发生缘由、发展过程及作战规律的科学理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和发展作战理论体系,指导未来作战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重现实意义

  作战史学理论作为作战理论、史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作战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加强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对提升晓古知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战略思维,强化博古通今、指导现代作战的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战略思维是在丰厚历史底蕴积淀上的理性推断和直觉感知,是在不断实践中感悟深化、进而形成的见小知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能力素养。虽说下一场战争不是上一场战争的翻版,但了解过去才能真正掌握未来,和平年代缺少“真刀实枪”的战争实践,通过研究大量作战案例、分析作战经验就成为磨砺战略思维一种重要手段,对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精读细研,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各方面对战争有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从“树木”中窥见“森林”、从“细节”中发现“魔鬼”,进而思考作战制胜机理、发现作战规律、指导未来作战实践,通过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培塑战略思维。

  开阔学术研究视野的必然要求。作战史学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国内作战史、还要研究国外作战史,不仅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科学,还涉及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知识面广、涉及学科门类多,研究方法多样灵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通过学习国外研究作战史的方法,了解各类研究方法的运用时机、手段,变“他山之石”为己用;通过研究国外作战史的相关成果,把握国外作战史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发展脉络,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学习、借鉴挖掘、转化吸收,在开阔国内作战史学研究工作者学术视野的同时,提高国内作战史学研究水平、提升史学理论研究质效。

  强化作战问题研究的务实举措。作战史学理论属于作战基础理论研究范畴,是作战问题研究的分支,但因其既包括作战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结构体系等认识论问题,也涵盖作战史学的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历史分期及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等方法论问题。通过对作战的历史沿革、各个时期作战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及武器装备、作战编组、作战形态、作战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作战发展特点、规律及未来走向等问题,实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作战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为此,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包含了作战问题研究的方方面面,加强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对提升作战问题研究质效大有裨益。

  完善方法手段

  作战史学研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基础,客观地、局部地从作战史料、史籍中还原、反映、认识作战历史,把握住各类现象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思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战史学研究需在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归纳演绎等常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提升研究质效。

  思维模式从经验思辨为主向系统分析为主转变。经验思辨型思维主要依赖自身或他人在作战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运用哲学视角辩证地分析问题,通过文字描述阐明客观现象,进而研究、分析作战历史的思维模式。经验思辨型思维研究、总结的规律性的结论通常有很强的思辨色彩,缺少与经验事实之间直接的联系,更多是对作战运动中的矛盾及原因结果之间相互关系的猜想。系统分析型思维则是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手段,将作战史学研究看作一个大系统,按照要素特征进行分类,而后采用系统集成的思路来研究、分析作战历史的思维模式。经验思辨型思维是一种主观性思维,因受研究者自身学历经历、文化背景、政治立场等影响,通常是“千人千面”,研究观点个性化明显;而系统分析型思维是一种客观性思维,通过统一研究背景,运用统一观点、统一方法解释已经发生的作战现象,以此来预测指导尚未发生的作战现象,通常是“千人一面”,研究观点更加科学。

  研究过程从定性分析为主向定性定量结合转变。以往虽然具有海量的作战史料、史籍数据,但因概率学、统计学、模糊数学、突变论、非线性规划等复杂性科学理论尚未成熟,加之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起步,作战史学理论研究对资料、数据运用不成体系,对作战现象、规律的分析多停留在表象,所以定性分析方法运用较多,得出的结论多在属性、地位、作用等性质的描述上。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模拟仿真、兵棋推演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军事领域不断成熟运用,很多研究问题通过系统量化后很容易得出客观性的数理结论,这也推动作战史学理论研究由定性为主向着定量研究逐步深化,通过对战史战例中的作战力量、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等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微小的数据变化找出要素、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内在规律、发展逻辑,但定量分析离不开定性分析,只有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才能更加科学地认识作战这一客体。

  成果结论从模糊描述为主向精密描述为主转变。模糊描述是指大量运用概括、归纳、综合等推理论断方法,通过对作战史料、史籍的整理,描述作战现象、分析作战规律的方法,其实质是对发生的各种作战现象的“事实性描述”,缺少深层的原因分析,得出的通常是一种浅表式的结论。精密描述是指在计算、模拟的基础上,多以数学的语言描述作战理论、现象,其实质是对发生的各种作战现象的“理论性陈述”,通过精确的详实的数据,精确的语言表达,使人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理解。随着研究过程逐步由定性分析向着定量定性相结合转变,对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的描述上也应由模糊描述向着精密描述转变,而且随着作战历史数据的不断增多,催促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作战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融入,精密描述与这些技术更加匹配,更易抓住作战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准确、深入研究和总结作战规律、作战指导规律、制胜机理等。

  拓展研究领域

  作战史学研究涉及作战问题研究的方方面面,研究内容多、涵盖面广,这也为作战史学理论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需要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拓宽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内容。

  在研究层面上,向战略拓展。战略是对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全局的筹划与思考,只有在作战史学理论研究中把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搞明白,才能确保其成为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但目前,我军现有作战史学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战役、战术两个层面,对战略层面的研究成果不多,这就需要在战役、战术研究的基础上向战略拓展,一方面,在战役、战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发生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军事等作战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从战略层面找出指导作战、规划作战的原则、规律;另一方面,可通过对某一战争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根据历史史料、史籍,理出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手段,逐步分析深化,提升战略研究深度、广度。

  在研究重点上,向现代倾斜。恩格斯说:“革命将以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艺术作战”。作战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就是以史鉴今,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战史学理论研究上突出现代化战争,即通过研究叙利亚战争、纳卡冲突等近几年发生的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混合化特点的现代战争,才能在“现代的军事手段与现代的军事艺术”中求取“真经”,才能获得历史的宝贵经验和现代作战艺术的真知,通过选择叙利亚拉塔基亚省754.5高地攻坚战中高地之战等有代表性的战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应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是极为有益的。

  在研究对象上,向外军延伸。我国在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著名战例,既有解放战争的国内战争经历,又有抗美援朝的境外作战经验,是研究作战史学的丰富宝库,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发展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文化、军事思想、军事传统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不同,世界各国在作战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战争形态进入机械化战争以来,国外军队的战争实践更加丰富,诺曼底登陆、马岛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战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作战方式、方法,探索对未来作战规律,真正用好“他山之石”。

  (作者单位:73106部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