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3-12-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安全格局给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实现由传统安全生产管理向重视价值型安全、主动安全、安全韧性和安全治理的转型。新安全格局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应积极推进五个统筹。

  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提出“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理念。安全之于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保障关系,即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二是主动权关系,即安全可以为发展争取主动权。以往,安全生产工作属于减损型安全,目的是维护正常的生产与业务活动,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而在新安全格局下,安全生产工作要朝着价值型安全转变。以企业为例,所谓价值型安全,是指安全可以提升企业整体估值,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升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

  二是统筹安全遵循与安全创新。各行各业要遵守安全生产的原则、法律和标准,例如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三同步”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员工则应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与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的应急组织与指挥。同时,要不断推进安全创新来塑造安全,实现高质量的、可信的生产安全。安全创新包括安全技术与安全装备的创新以及安全理念、安全组织与安全制度的创新。

  三是统筹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层面,并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进行统筹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安全生产风险也与生产经营风险相互交织,要从总体安全观视角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许多理念、方法和策略都可以引入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例如全风险、全员、全过程、全方法的“四全”架构,压力测试、穿行测试、灵敏度测试等方法,风险回避、风险预警、风险预控等策略都可以系统地运用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

  四是统筹安全韧性与安全治理。安全韧性和安全治理是保证一个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根本。安全韧性,也就是系统自身的免损失、免事故、耐冲击和快速恢复正常业务活动的能力,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物理韧性,即建筑设施、道路管网、机器设备、材料产品、人员等的避险、耐险和恢复的能力;其次是制度韧性,即通过规章制度对安全风险进行阻断和消除的能力;再次是策略韧性,指的是通过预案、冗余、备份等策略来免除、对冲安全风险的能力。安全治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的责权利配置,以及安全信息沟通和决策指挥机制等方面。

  五是统筹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在新安全格局下,主动安全将越来越得到重视。主动安全的思想最早出现并运用于汽车驾驶领域,其后拓展到交通安全领域和建筑施工领域,目前有朝全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其主要体现为:第一,由被动的、守候式的安全监测到主动的、搜寻式的安全侦测;第二,由突击式的安全检查到系统性的安全体检;第三,由事中的安全警报到事前的安全风险预警;第四,由情景应对式的安全应急到预测应对式的安全预控。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安全包括主动安全设施、主动安全制度和主动安全策略。主动安全设施主要通过设计安全来实施,即在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了系统安全韧性的提升。主动安全制度包括预防为主的理念、关口前移的风控重心布局以及强化流程风险管理。主动安全策略则是一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防患未然、防患未知的策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是数据驱动、智慧赋能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有机结合的管理。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

关键词:新安全格局;安全生产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