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好书·学者书单丨王义桅:推荐三本新书

2024-0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期学者书单: 

《读懂新质生产力》(黄群慧 著)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刘余莉 等著)

《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王义桅 等著)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第一本:《读懂新质生产力》(黄群慧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3月出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两会”“博鳌亚洲论坛”的热词。所以,大家会争先购买这方面的书,尤其是一些记者朋友们。但是,有些出版社为了抢占先机,出版了一些作者自己并没有完全弄懂、弄通的同名书,只是从马恩经典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归纳总结,使人昭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的新书就不一样,他在“新质生产力”提出之前做了大量扎实的学术研究,所以才能出版这种有系统方法论的、科学的、清晰的分析著作。此书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分析视角,将新发展理念、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等概念纳入新质生产力系统,论述科学、清晰,特此推荐。

 

  第二本:《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刘余莉 等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根本的问题都必须从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上去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可说:如果没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哪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此,特推荐刘余莉等著《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第三本:《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王义桅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书《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从政治体制、宗教、历史、文化、国民性等方面深入分析民心相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视野广阔、内容丰富,作者通过案例的形式,梳理了中美、中德、中印、中国和东盟、中非、中拉之间如何推进民心相通等工作,还对大数据时代、“后疫情时代”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作者指出,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和三重境界:理解人、理解人们、理解人类。这本书是课程思政的探索、教学相长的实践、文理结合的尝试,以及知行合一的结晶。通过这本书,作者希望引发民心相通的人类实践,促进“全球南方”的实践,同时促使“全球北方”反思公共外交。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中,民心相通不仅是重要的“一通”,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同时,民心相通也是目的,通过理解人、理解人们、理解人类,可以推进民心相通,服务于构造新的底层逻辑和全球政治生态。民心相通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且是解决人类问题的关键。作者以自身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为例,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促进全球民心相通中的作用,以及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