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地方频道
>
首页轮播图
“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成果展”在湖北开展
2025-09-11
作者:
李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超)9月2日,记者走进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一场集专业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成果展”正在开展。
“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成果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的每件文物均在“最小干预”原则下恢复物理完整性,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信息真实性。展览集中展示了全国16个省份35家文博单位的44名修复工作者,在16位多领域专家指导下取得的保护修复实践成果。展览通过60件(套)修复后的陶瓷文物、11段研修活动影像记录,以“随色修复”“降阶修复”“隐痕修复”“展陈装置修复”“数字化修复”五大板块,直观呈现“最小干预”理念在文物修复中的创新应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修复的精细工艺与科学逻辑。
文献资料 本网记者 李超/摄
通过随色修复的“黑衣陶鼎” 本网记者 李超/摄
通过隐痕修复的“青花山水赤壁赋方瓶” 本网记者 李超/摄
通过展陈装置修复的“陶狗”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修复成果展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历史记忆的重拾与传承。
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市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共同打造,将持续至10月10日。
【编辑:齐泽垚】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中欧安全合作国际论坛召开
深入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为学风文风积极转变贡献期刊力量
携手全球南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