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已成为巴东县乡村振兴主导产业——访巴东县政协主席雷玉龙

2025-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作为北纬30度生态走廊上的茶业重镇,湖北省巴东县通过“野茶资源开发+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创新+茶文化IP锻造”的三维驱动,推动茶叶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中的主导力量。为解码一个山区县城如何通过茶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螺旋式跃升,记者采访了巴东县政协主席雷玉龙。
形成“企业 + 基地 + 农户”良性循环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结合巴东的具体情况谈谈茶叶产业在农业特色产业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雷玉龙:在巴东,茶叶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中的主导力量。脱贫攻坚时期,巴东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从原先的5.5万亩到脱贫攻坚期间实现13万亩新增面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又进一步扩大了近4万亩,其中还包含了2万多亩来自小神农架的珍贵野茶。
  我们明确在脱贫攻坚中要让每个贫困户拥有长期受益产业,遵循“一长两短”的基本方向,将茶叶定为主导产业,出台了奖补政策,着力打造和推广茶叶品牌,并把招引龙头企业作为主攻方向。我们积极与福建知名红茶企业洽谈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成功将其引入巴东,借助其品牌效应巴东茶叶的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合作后,茶叶基地建设加快,老百姓收益显著提高。过去每年仅有一季春茶,合作后夏秋茶也得以开发,每亩茶园的年收益从4000元提升至8000元、精心管理的话甚至可以达到1万元,直接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今,茶叶产业在巴东县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雷玉龙:脱贫攻坚时期,茶叶产业是助力整体摘帽的关键力量。现在,茶叶产业已成为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不仅在数量上有大幅度提升,品质也更为上乘。
  在乡村振兴阶段,我们注重从市场营销角度创新,充分利用线上销售渠道,特别是网络直播等新兴方式,进一步拓宽茶叶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还积极推动大众茶厂“出海”,并针对名优茶制定了相关政策。目前,从产业基地建设到品牌打造,再到市场营销,我们已形成了“企业 + 基地 + 农户”的良性循环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网:目前巴东茶叶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如何?
  雷玉龙:如今,全县已有40多家上规模的茶叶企业,从税收角度看,它们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刚开始时,我们只是确保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比如茶叶亩收入从4000元提升到8000元甚至1万元。现在,不仅老百姓收入提高了,财政也获得了税收,经济指标相对稳定。
系统研究保存和记录巴东茶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巴东在茶文化挖掘与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雷玉龙: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特别重视茶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并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以深入挖掘巴东茶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源。我们发现,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的传说在巴东有着丰富的史料和考古依据作为支撑,这成为了巴东茶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元素,也是我们对外展示和推荐巴东茶叶的重要亮点。可以说,如果没有对茶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推荐,巴东茶叶的品牌很难达到如今的高度。茶文化的打造,不仅让老百姓受益,更从资政、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等层面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也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系统研究、保存和记录巴东的茶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这也是为什么要启动《巴东茶志》编修的原因吗?
  雷玉龙:是的。要把历史的东西完美保存好、传承好,就需要完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编修茶志,可以提升茶叶产业的品质和效益,无论是对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社会、效益等各个维度来看,编修《巴东茶志》都是非常必要且影响巨大的。
深度挖掘茶叶的文化价值和中医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网:展望未来,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壮大巴东县茶叶产业?
  雷玉龙:第一,坚持规划引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我们已出台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了茶产业的发展方向,需坚定不移地推进。
  第二,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践行“两山理论”。巴东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600-1200米区域适宜种茶,森林覆盖率高达67.73%,北纬30度的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了茶叶优良品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态优势,发展有机茶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以文化软实力和茶叶品质赢得市场优势。
  第三,适应智能化时代,创新营销模式。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实体店、线下体验店进行茶叶销售。现在,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AI等新技术,拓宽营销渠道,让优质、高档的茶叶能够更顺畅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加大茶叶产业的科技投入,丰富产品线,加强研发力度,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同时,结合巴东的富硒资源优势,开发硒茶产品,走特色发展之路,这也是落实新质生产力在茶叶产业上的具体体现。
  第五,做好融合发展文章。除了茶旅融合外,还要探索康旅融合新模式,将茶叶与康养产业相结合。针对康养人群,研发适合他们消费的茶叶产品,打造成为他们康养之旅的后备箱产品。比如,借鉴罐罐茶的冲泡技艺,从康养、医养角度深度挖掘茶叶的文化价值和中医价值,让茶叶成为抗氧、养生的佳品。通过深度融合地方优势资源、文化资源和茶科技,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