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㊾】

谭佳:用文学艺术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2-12-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人类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从事早期中国思想史、比较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叙事的神话》《断裂中的神圣重构》《神话与古史》《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主编《神话中国》(三联书店2019),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比较神话学在中国》英文版、《神话与古史》韩文版在海外发行,多篇论文在海外发表。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院级和所级科研奖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与方向,这既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奋斗进取的全局指导,也是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更是科研人员践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深入学习和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文学艺术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是文学研究者必须自觉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中华文艺基因和千年文艺思想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础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重在言乎。任何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文学艺术形成,无不与当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承载和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史。文化自信自强由中华民族的文艺基因所决定,由浓缩文明精髓的五千年文艺思想所证明。在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中华文明最为持久延续,不仅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点风格和气质的文明形态、思维模式,同时也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艺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从文明肇始至当下,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只有汉字一直传承使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认同,成为人类历史上蔚然大观的文明现象。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源于文明起源期的信仰和仪式萌芽,通过后世记述,表现在文献记载、文艺形式和思想理念中。从史前到当代、从器物到文字、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明,文艺思想承载着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内涵。世界几大古文明起源都有圣物和圣人崇拜,既共享又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青铜时代和黄金崇拜,唯有在中华文明版图出现过玉器时代和圣人贤臣的三代神圣叙事,由此勾连出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比如推崇德政和礼乐,推崇大道为公和人文化成、推崇中庸公正和知行合一,推崇融道德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和平发展精神史,这些都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础。

延续文化血脉,完成创造性转化,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召唤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研究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号召文学艺术研究者要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融汇古今、联通中外,贯通中华文脉、照亮复兴之路。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纵观几千年中华文学艺术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不同文艺思潮,涌现出各自特征和时代意义,展现出中华民族思想精华。中华文艺思想不断同外来各种先进思想相结合,其融通丰富和发展壮大过程,正是中华思想具有包容力、创造力和鲜活生命力的历史证明。作为文化凝聚力和共同体认同的中华文艺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超越族群和社会阶层,将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核心要素进行整合、散播和传承,形成了最为重要的传统——以人民为中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及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努力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学艺术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更大发展和更大繁荣。新时代新征程,文学研究者要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以文学艺术研究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关键词:文学艺术;文化自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