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文化发展迎来新契机

2023-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春节期间,记者回到兰州这个东西狭长、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提及黄河,这是刻在每个兰州人血脉里的记忆。兰州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盛,也因此被称为“黄河之都”。

兰州中山桥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陈雅静/摄

  感受春节氛围中的黄河文化

  2023年春节期间,兰州喜迎各地游客,旅游业实现开门红。“中山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百年铁桥之下流淌着生生不息的黄河之水。每年春节这里灯笼高高挂起,与远处白塔的灯光交相辉映,红黄暖光笼罩着穿行而过的行人。正月初二,中山桥景点人头攒动,年味十足,尽管寒风凛冽,但丝毫不影响游客对于铁桥和黄河的热爱。在春节期间来这里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过年氛围,也是黄河文化带给兰州人的记忆。

  2月1日,《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制定了具体措施。兰州黄河文化突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打造黄河古镇、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楼、兰州老街、兰州水墨丹霞、读者印象精品街区等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定期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母亲节、黄河风情文化周等活动,重视对兰州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兰州太平鼓、兰州刻葫芦、踩高跷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

  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这个城市的人也深深挚爱着这条穿城而过的大河,每逢佳节,徜徉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伴着黄河东去的涛声,体验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打造兰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近年来,兰州市致力于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岚嘉表示,甘肃的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应该突显区域特色和优势。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协调共生,二是在人类起源和文明发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贡献,四是黄河文化与丝路文化的交相辉映。甘肃是黄河上游文化的集中体现区域,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真正承担“上游责任”,建成黄河上游生态文明与文化发展并举的示范高地。

  甘肃既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的孕育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类型多样、文物资源富集。黄河上游既是河流主要产水区,也是河流文化富集区。在黄河文化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黄河上游地区所沉淀的各种文化成果和各类文化形态在甘肃的黄河流域都有留存。这些文化遗产就是黄河上游文化的历史见证,其结构是一个由多条脉线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呈一种树状聚散特征,每条主脉线上又分布有若干副脉线,这些脉线交错纠结,共同织就了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网状结构式的黄河文化系统。黄河支流中的渭河、泾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等均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中华文明大多都是发育在黄河的这些支流上,众多的人类早期文明遗址就像明珠一般散落在支流流域,这些星罗棋布在陇原大地上的文化遗址都是黄河文化孕育和发生期的历史证据。

  “一带一路”建设给甘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机遇,黄河战略又为甘肃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强化内生动力的机会。借此契机,甘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彭岚嘉看来,未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从国家层面拟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提高公园的整体化程度,形成上、中、下游各自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黄河发展带,把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黄河流域的发展优势。同时,需要建立部省联动协同机制,积极开展跨省区、跨部门多种形式的协同合作,形成黄河文化发展的合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