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内蒙古地方治理和民族融合历史场景

2023-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简明内蒙古地方史》资料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专家撰写的《简明内蒙古地方史》(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是一部全面展现内蒙古地方治理及民族融合的代表性力作。该书充分吸收学界对内蒙古地方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推陈出新、归纳梳理,高度总结概括,展现了内蒙古地方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较好地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在不同时期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杂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宏大历史场景。

  第一,呈现内蒙古历史上的地方治理特点。该书涵盖远古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内蒙古地方治理情况。内蒙古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政权管理体系,始于战国时期。随后,历经秦朝、西汉、东汉对内蒙古地区的治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建立行政建制。隋唐时期,对内蒙古地区进行羁縻治理。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央王朝对内蒙古地区实施了更加有效的治理和管辖。明朝时期,对内蒙古地区进行羁縻治理。清朝统一漠南蒙古诸部,对内蒙古地区进行因俗而治的统治,将内蒙古地区道府厅县建制与清朝行政一体化,加强了对内蒙古地区治理的力度。晚清到民国时期,内蒙古深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和剥削。晚清时期,“放垦土地”是推行新政的特殊内容。民国时期,在内蒙古地区酝酿设省计划。改省设县后,在内蒙古地区进行大规模放垦,引起嘎达梅林等武装抗垦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地区的自治运动取得胜利,乌兰夫在内蒙古获得新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清晰梳理了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历程,简明扼要地展现了内蒙古地方治理的特色及其整体面貌。

  第二,展现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场景。《简明内蒙古地方史》对内蒙古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全面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多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内蒙古地区有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文化融合的显著特点。深入探讨内蒙古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对于充分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为当前树立正确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供历史依据与当代启示。

  《简明内蒙古地方史》指出,北方游牧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开发了内蒙古地区,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匈奴、鲜卑、乌桓等诸民族在内蒙古地区活动,与中原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各民族和谐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内蒙古地区与中原王朝通过和亲,达成政治联姻,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密切交流。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游牧民族受到中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他们的骑射、饮食、音乐舞蹈等风俗也传播到中原地区,形成了双向的民族文化交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中原民族学习游牧民族骑射作战方式的真实写真,王昭君出塞则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的范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蒙古地区出现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大规模迁徙、大融合的趋势。拓跋鲜卑南迁,以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区为政治中心建立北魏政权,对内蒙古地区进行管辖和有效治理。到了隋唐时期,突厥、回纥、铁勒等民族迁徙到内蒙古地区,形成中华多元一体格局。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点更为突出。活跃于内蒙古地区的契丹、女真、蒙古族等,与迁徙到内蒙古地区的汉族通过婚姻等形式,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各民族共同发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局面。明朝时期虽然有长城的阻隔,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王朝通过绢马贸易、茶马贸易和朝贡贸易等进行交流。清朝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使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满蒙政治联姻使各民族之间建立了亲缘关系,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简明内蒙古地方史》对内蒙古地区历代各民族与中原的交往交流交融分析透彻,体现了各民族在保障内蒙古地区平稳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第三,系统梳理内蒙古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过程。《简明内蒙古地方史》以内蒙古地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杂居、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并存、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等特点为切入点,对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屯田与畜牧业发展、多种经济并存、中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商贸往来、多元文化互融互通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内蒙古地区是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脉系。这里分布着诸多考古遗迹,既有魏晋南北朝和辽金元时期的壁画墓、碑刻、题记、寺院、宝塔等,也有“五一会址”等红色旅游胜地,展现了内蒙古地区远古至新中国成立时期多元文化并存、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通辽地区的辽代壁画墓、呼和浩特和包头地区明清时期的喇嘛教寺院、昭君墓等历史遗迹,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宗教文化、社会风俗、教育、文学艺术风格及其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简明内蒙古地方史》采取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好地阐释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并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内蒙古地区不断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该书涵盖内容较为全面,较好地总结了内蒙古地区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并存的特点,有助于为促进当今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等提供理论依据。这部著作对普通大众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人文地理、农耕经济、游牧经济、多元文化均有所裨益,是宣传内蒙古历史文化的优秀读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键词:内蒙古;地方治理;民族融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琪)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