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1】

宋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2023-03-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

 

 

  宋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质量发展评价、数字经济、企业创新。在《中国软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所级国情调研项目和国务院研究室委托项目等多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科学论断既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又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新征程,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正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端制造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二者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伟业。高质量发展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中,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又能够促进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切相关。因此,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在本质要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一方面,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加强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优化各类发展要素,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我国高质量发展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改善生态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协调,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成就,为我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高质量发展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性不断提高,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制定了诸多区域发展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区域结构将更加协调完善,为在更大空间区域内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为更好地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这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更加规范高效、竞争有序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积极的市场环境。

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首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保持经济增速持续稳定处于合理区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经济增长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意义,既确保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又有利于广大人民充分享有现代化建设成果。同时,在高质量发展中保持合理经济增速,必然要求不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其次,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此应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较高的技术水平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规模巨大,但在一些关键领域缺乏创新优势,导致产业链面临较大风险,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加研发投入,聚集创新资源,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有效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

  最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利于人民福祉的全面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发达的经济水平,还要求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先进的精神文明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10】赵猛:坚持文明互鉴,推进我国西方哲学研究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9】罗玮:推动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史研究深入结合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8】薛刚:系统观念在新时代的不断展开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7】黄畅: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6】芦思姮:努力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作出新贡献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5】孙博文: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4】高仕银:用铁的纪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3】马彦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2】陈相龙:深刻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101】徐刚:为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