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健康:“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中国美声”

2023-02-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在全人类越来越注重健康发展的整体趋势下,艺术能对健康发挥何种作用?各国在理解艺术与健康的关系上提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艺术理念?这些理念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健康发展被列入国家卫生部门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计划。基于“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背景,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教授提出“中国美声”的概念,希冀建立中国美声表演理论体系,将中国歌剧推向更广的艺术平台。

  “中国美声”的健康发声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健康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诉求。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因此,“健康”对于单位个人来讲是生理与心理的完满状态,即生理层面拥有医学属性的健康标准,心理层面拥有无精神障碍的社会行为。“中国美声”的提出在生理上解决适合中国人发声的健康状态、在心理上提高国人对于歌剧魅力认识的同时,培养其健康审美心理及状态。

  “中国美声”是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语言完美结合,专以演绎包含中国特色的声乐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蕴含中国美学独有的“韵”与“味”,借以铺陈中国民族音乐之灵魂,体现中国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中国的声乐艺术应当形成和建立自己的美声学派,就如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在本国的歌剧发展中建立起自己的美声学派一样。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歌剧的美声歌唱在风格上略有不同,很大程度是各国语言的差异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区别造成的,但总体上仍具有美声所属的规范。“中国美声”也将在这一规范的基础上承续。“中国美声”概念的提出对于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实践运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中国歌剧和中国声乐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中国美声”是在充分吸收消化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演唱方式;是与中国汉语言系统完美结合、与中国民间音乐相互契合的歌唱方法;是既符合美声唱法一般审美规范又能够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且喜爱的演唱方法。其在消除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言系统之间排异性的同时,延长了演员的舞台生命周期,不仅推动了中国歌唱艺术的发展,进而站在中国人生理健康的基础上,将中国的歌剧艺术推向世界。

  “中国美声”的心理建构

  王国维在《教育之宗旨》中提到“完全之人物”,所谓的“完全之人物”有两层含义:一是身体健硕、体力充沛;二是智育、德育以及美育的综合发展,三者并驾齐驱,并无隶属关系。从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的礼乐结合到如今的美育教育,美育在人类生命周期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高校大力推进美育教育,用教学的模式提升教育对象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而对于美育的定义也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上专指艺术教育;广义上指美感教育。但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美育都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情操、智力水平、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从最初培养专业人才渐而转向完善学习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审美状态以及审美行为,深入挖掘音乐教学的美育要素,解析其审美价值,尤其是声乐教育中对学生自信心、感知力、实践力以及情感性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并逐步完善其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中国美声”演唱方法的提出不仅应用于歌唱的专业领域,例如培养学生扎实的演唱能力、灵活的运气能力、醇厚的行腔能力以及清晰的咬字能力,以确保作品演出的乐性;与此同时,“中国美声”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其重要的审美价值与功能,例如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想象。金曼教授在北京大学举办讲座时提到艺术可以滋养生命,其滋养的不是科学角度的物质生命,而是养眼、养耳、养神、养心、养身,从而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以保持精神生命的活力。“中国美声”对于健康心理搭建的主要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声乐教学不只是以健康的生理状态表演作品,更应当将作品看作饱含情感的艺术载体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通过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引导学生艺术体验,疏导学生艺术构思,指导学生艺术鉴赏,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艺术与健康的关系

  基于健康的角度看待“中国美声”,无论是生理上的健康发声,抑或是心理上的审美教育,艺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呼之欲出。着眼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声音能量进行艺术疗愈,为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提供参考,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中国美声”概念的推进并不局限在专业领域,在日常生活领域,作为推动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中国美声”不仅丰富大众的文娱生活,并将对促进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北京大学启动艺术与健康管理实验室,启动仪式的参会人员涉及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及艺术家、医疗健康领域专家、学者等100余人。金曼教授表示要依托北京大学艺术与健康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项研究,立足“大健康”的发展战略,使研究成果赋能健康产业,最终服务于全民健康,帮助每个人拥有通过艺术管理自己健康秩序的能力,实现“怡养魂魄,助力健康”的办会宗旨。尤其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提出,对于艺术与健康关系的讨论,引起了更大关注。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和公众需求的艺术以促进发展健康文化,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径。艺术与健康的完美结合,推动“健康中国”事业的稳步发展,通过艺术与健康管理交叉学科研究,打造高端、专业、完善的学术体系,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艺术与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管理的水平,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一概念的宣传,推进了生命美学思想开展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服务和应用。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生命美学,发挥朴素的艺术审美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依托协同创新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最终实现服务社会、赋能产业、助力全民健康的核心旨归。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历经百余年的岁月浸礼,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不断进行本土化及民族化实践。“中国美声”的概念,为中国声乐表演理论体系构建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有助于推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