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价值旨归

2023-0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确保思想认识更深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引领时代、指导实践,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洞察了时代风云,把握了时代脉搏,顺应了时代变局,引领了时代潮流,提出了解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了中国实践;其次,“两个结合”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精辟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标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新高度,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推动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确保行动自觉更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本质上指明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时代和实践重大问题导向,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中的“第一个结合”本质上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非偶然,本质上是同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的价值观念相融通。马克思主义的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民族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高度契合,使马克思主义充盈着日益浓郁的中国味、日益深厚的中华情。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确保政治站位更坚定

  “两个结合”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文化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两个结合”从思想理论层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演进发展的深层逻辑,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空洞抽象的条文,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指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以及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得出的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历史结论。不论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本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其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统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认知判断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从现实逻辑上看,实践不断,理论创新不止,实践的深入发展持续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世纪疫情仍在蔓延,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持续加剧;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实践条件的不断变革,使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不断丰富。从文化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活”得更好,文化精神融通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首要前提。“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和内在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务必先图存活、再图发展。存活的前提是文化精神融契合,不产生排斥反应,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价值旨归,确保文化育人更有效

  首先,弘扬践行“两个结合”,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最新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要在践行中,紧紧抓住“两个结合”的核心价值旨归,确保文化育人实效。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推进“两个结合”。坚持“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站稳人民立场,用人民语言言说,用人民语言传播党的声音,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突破“卡喉咙”问题,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其次,弘扬践行“两个结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始终基于文化育人,批判吸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资源,正确理解、妥善处理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当代与未来的关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文化成果,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把握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系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大思政课’建设的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JS200208)的阶段性成果】

  (李璞,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学术期刊中心主任;谷照亮,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赛)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