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体系”建设】《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调查研究的当代启示

2023-06-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开展调查研究的经典作品。在该著作中,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亲身观察为基础,以可靠材料为补充,并大量引用经典文献,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调查研究既不同于无批判实证主义研究,也不同于纯粹理论逻辑演绎,而是把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第一次巨大尝试,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调查研究对于当前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实地调查

  相比于从书籍、报刊间接获取文字材料,亲身观察可以使调查者与客观对象直接接触、面对面交流,获取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恩格斯为了深入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花费21个月的时间亲身观察,不仅走访了十几个城市和乡镇,详细记录“不列颠岛屿上无产阶级活动的各个部门,观察了他们的状况,并到处发现贫穷、困苦和完全不是人所应有的生活条件”,而且多次访问工人区,近距离观察工人的现实生活情景,“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我是这样做了”。可以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产生是恩格斯实地调查和亲身观察的直接结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如何发现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采用什么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怎样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都迫切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此,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中去,开展实地调查和亲身观察,综合运用访谈、问卷、统计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摸实、摸透,从而了解事物全貌,找准根源和症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可靠材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

坚持实事求是,重视研究资料的真实性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建立在“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其立书之本。“我想把你们的状况、你们的苦难和斗争、你们的希望和要求的真实情况描绘给我的德国同胞们”。恩格斯没有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去虚构现实,而是从亲身观察的客观实际出发去描绘现实。但由于经历和能力限制,人不可能事事亲为,通过亲身观察所获取的资料真实但不全面。恩格斯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全面性,除了实地调查和亲身观察之外,还详细研究“所能找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包括报告、报刊、专业杂志、统计资料、信件及其他档案文件,以用来补充自己的观察,真实反映工人阶级状况的基本事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要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实事求是的作风启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格,经常、广泛、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实地调查,听真理、察实情、找问题。要重视文献资料的采集,尽可能收集全面、真实、丰富的可靠材料,不能以偏概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要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盆景”、作秀式的调查研究,这种不良作风不仅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实效,而且有损党的形象。惟有确保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动摇,把精力用在听最真的民声、察最实的民情上,才能掌握“实情”,做到调查基础上的深入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

  通过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恩格斯研究工人阶级之所以选择英国,是因为其“无产阶级的状况才具有典型的形式”。同时,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研究也坚持从现实问题出发,考察工人的工作环境、工资工时、劳动强度、就业失业,关注工人的生活环境、穿着饮食、文化程度、政治观念等多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这使得他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理论性。同时,恩格斯博学多识,了解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军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这使得他可以大量征引古典文献,通过前人的理论来帮助他进行周密的论证。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兴调查研究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调查、充分研究和科学决策,保证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法。

坚持攻坚克难,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

  恩格斯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大资本家,但他厌恶经商,憎恨虚伪的工厂主,同情和忧虑劳动人民。恩格斯为了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放弃了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和宴会、波尔图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和普通工人交往”,不惜花费21个月时间与工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实地调查和亲身观察直接了解工人阶级状况,从而获取更为真实、鲜活、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成为该著作资料的可靠来源。可以看出,恩格斯具有为劳苦大众解放而舍弃小我的牺牲精神,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抛弃原本舒适且优越的生活条件,勤于躬亲、不怕艰苦、攻坚克难,始终不渝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迫切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根源和症结,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在调查研究中展示出来的勤于躬亲、攻坚克难的作风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攻坚克难、知难上进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实情、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只有坚持攻坚克难,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才能营造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牛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