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荣: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2023-03-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者,是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者,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促进者。
    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海外侨情发生较大变化,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较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经济科技实力大大增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参政意识日益增强,社团组织不断增多,组织程度不断提升,侨务资源总量明显增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力量。可见,侨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笔者认为,有八大优势:
    一是海外侨胞可提供商机,牵线搭桥。海外侨胞拥有成熟的信息渠道,可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寻找项目,论证推进。在武汉定时定点召开的“华人华侨创业发展洽谈会”是万侨创新、合作共赢的招才引智新平台。同时,“华创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国家愿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也助推华侨华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事业更大发展,同圆共享中国梦、“丝路梦”、“侨胞梦”。 中国企业想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就必须要了解所在国政治、法律、市场环境和当地风土人情,而华侨华人在这一方面有着独特禀赋。作为侨务资源大国,中国有4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他们长期居住在国外,精通当地语言,对住在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理解深刻,有很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此外,超过70%的华侨华人从事商业经营工作,经过多年打拼,一些华商发展成为住在国经济支柱,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资金雄厚,而且在当地政界和商界积累了大量人脉,能够准确地预测当地经济发展趋势。
    二是海外侨胞能融通资金,提供金融服务。海外侨胞通过多年打拼,累积了近5万亿美元的资产,侨胞可通过在海外发行债券、推动人民币结算等手段,提供金融服务。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延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华侨华人资本开放的政策。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说,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对华侨华人开放。与此前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返华投资规模更大。据统计,中国引进外资60%以上是华侨华人的资本,外资企业中70%以上是华侨华人的企业。暨南大学陈奕平教授说:“尤其是广东侨乡出去的人,改革开放后,寄回来了很多资金。”不少华侨华人回乡做慈善项目,比如捐建学校、修路等,还投资做企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三是海外侨胞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规避风险。海外侨胞在海外信息来源多,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规避政权更迭、汇率变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风险,大大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中国企业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通过联系建立社会网络,便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与资源。这能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以及自身的管理成本,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拥有共同的语言、规范和价值观使得海外华侨华人在同中国企业的交流中效率更高,凝聚力更强,有助于实现双方的共同愿景。
    四是海外侨胞能够提供法律援助,解决纠纷。海外侨胞、各国侨团、华助中心多与当地司法部门、社会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处理问题的管道,可在中国企业和公民遇到经济、民事、刑事等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比如,巴西华社组建法律援助团队无偿服务当地华侨华人。作为英国的“华助中心”,面对广大侨胞对专业法律援助上的需求,伦敦华人社区中心连同“英中律师协会”组成了一支法律援助队伍,为中国侨胞们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英国法律上所遇见的种种问题。
    五是海外侨胞提供人才,参与管理。海外侨胞熟悉中外政策环境、国际惯例及游戏规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投资持股等形式为中国企业提供中高端人才,实现快速发展。华侨华人是引进海外人才的主体。2011年,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数为18.62万,达到历年来留学生回国人数的最高峰。该数字显示,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意味着中国迎来“海归回流”的时代。华侨华人还通过回国创业等形式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国,促进中国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步。在科教领域,华侨华人发挥的作用更为巨大。据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接近80%的校长人选有过留学经历,超过60%的博士生导师是留学回国人员,此外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也是“海归”人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归侨。
    六是海外侨胞能够解疑释惑,增进了解与沟通。由侨胞充当民间外交使者,阐释“一带一路”的意义,帮助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民众深入沟通。比如,马来西亚陕西商会会长、西安新丝路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王云珍被称为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外交大使”。她说:“虽然在马来西亚生活了多年,但我仍然是个西安人。无论是华人华侨还是马来西亚商人,我都会带着他们来西安,看看我的家乡,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两国文化存在差异。我的作用就是充当两种文化间的‘平衡器’。”这位近30年来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优雅女性,不仅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民间外交大使”,更是推动双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帮助中马民间企业互联互通的“牵线人”。
    七是海外侨胞利用好的人脉关系,合作共赢。海外侨胞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可以通过其人脉关系,帮助中国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促进中外合作共赢。温州是浙江省华侨华人最多的城市,具体数量为68.89万人,占浙江省海外华侨的34.1%,温州华侨分布于1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居多,亚洲和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人数较少。从事的行业中分布比重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其次是服装、鞋帽、皮革和机械等制造业,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也有相当数量的华侨从业。华商关系网在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华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在世界经济中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华商关系网。东南亚华商在东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独具优势。
    八是海外侨胞积极进行舆论宣传,树立企业形象,进而提升国家形象。海外华文媒体至今有200年历史,累计出现约5000种。20世纪后半叶以来,华文媒体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在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文媒体总数有1019家,其中报纸390家、杂志221家、广播电台8家、电视台77家、网站250家,已成为国际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华文媒体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可以通过它们进行深入宣传,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将使海外侨胞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其重要性也将再上新台阶。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密切相关,通过加强企业形象,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华人华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侨华人的作用有四:第一,沟通经贸合作的桥梁;第二,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第三,实现科技合作的“催化剂”;第四,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者。华侨华人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资源。分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本身的言语行为、风俗礼仪、服饰文化、商业活动等,都对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有直接的影响。海外中餐馆随华人社区插花式散点分布在全球各地。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中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节庆民俗表达了民族情感,通过华侨华人庆祝春节等主要节庆活动,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华文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报纸、刊物、网络媒体、广播、电视于一体,并处于信息时代的前沿,能够迅速捕捉和传递有效信息,为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力量提供了良好窗口。譬如,在东南亚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联合早报》,总部设在巴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欧洲时报》等都体现出华文媒体在世界文化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数百年来,华侨华人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的种子落地生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明的共同记忆在传递。
    华侨华人是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者。首先,发展产业。华商是促进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华商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数量众多,还特别熟悉所在国贸易情况、发展模式以及投资动向,又和祖(籍)国有着天然的亲缘联系和语言沟通能力,是推动双边贸易的主要力量之一。1995年,从新加坡学成归来的林腾蛟,怀揣“教育兴邦”的梦想,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马尾卧龙山半山腰设立阳光学校。教育兴邦、产业报国是她一生的追求。截至目前,他的阳光直接慈善捐款超过6.5亿元,累计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超过13亿元。林腾蛟说:“从创立开始,我就带着使命和责任出发,要做有信仰、有追求、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力量。”
    第二,侨汇流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侨资本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侨汇是华侨和祖国相互联通的主要方式,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的外汇资金来源之一。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是中国吸收外资的先行者和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后,侨汇主要通过侨批(新中国成立前叫作民信业)进行。20世纪50年代初期,广东省有侨批业商户166家,从业人员800多人,每年收揽侨汇约占全省侨汇的70%。福建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登记营业的侨批商户有185家(其中厦门86家、泉州30家、福州25家),每年收揽侨汇约占全省侨汇的78%-86%之间。
    第三,发展科技。新中国成立之初,吸引身处科技前沿的海外华侨华人报效祖国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许多华侨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冲破重重阻力,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实施以华裔科学家为重点的科技人才引进工作,不少海外知识分子和留学人员先后回到祖国,以讲学、技术交流、学术合作、项目开发、创办高科技企业等方式报效祖国。在世纪之交,沿海各地纷纷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研发和创业。这些海外留学人员带动了电脑软硬件设计、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国际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正如一位美国华人学者指出的,“华人科学家作为跨国交流的力量,已经并将继续在中美科技交流乃至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华裔科学家是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宝贵资源。
    华侨华人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促进者。首先,传递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海外侨胞成为住在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外交和侨务工作实践证明,华侨华人是中国民间外交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广大华侨华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同方式,向住在国政府和主流社会积极传递祖(籍)国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华侨华人是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后,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在会见华侨华人时多次系统阐述这一思想,海外同胞也不负众望,在国际上积极宣传“一国两制”,为维护祖国统一、促成两岸和平贡献了积极力量。
    第二,开展“反独促统”运动。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是海内外同胞共叙桑梓情谊、共商祖国统一、共谋民族复兴的重要平台。 反对“台独”分裂、促进中国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和光荣事业。2022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于8月27日在四川举行。此次会议召开适逢“九二共识”达成三十周年之际,主题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共创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伟业”。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家统促会及相关组织3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大会。此次大会是第一次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全球大会,参会范围之广、参会人数之多都是史无前例。
    第三,新生代华侨华人是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先锋。“祖籍记忆”是新生代华人认同祖籍国的基础。它是传统的亲缘、血缘、地缘的社会结构与人际网络的客观存在,并潜移默化为家国情怀的黏合剂。在新生代华侨华人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团组织参与维护祖籍国和平的活动和宣传。2019年6月,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了以“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2019年8月,300多名菲律宾华侨青年代表人士在马尼拉举行大会,声讨“港独”分子的反中乱港暴行。这些华人社团组织为新生代华侨华人维护祖籍国的和平统一提供了重要平台,并成为培养华侨华人代表性人士的蓄水池。海外同胞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主任、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