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风而行,衔文而歌

——王其和整理本《群经平议》读后

2023-01-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俞樾精于经学、训诂学研究,其著作影响深远。《群经平议》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是后人研求经义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俞樾治学成就及特点的重要著作。凤凰出版社《群经平议》整理本参核诸版本,版本择优,校字审慎,雠勘过程系统详备,弥补了先前版本的诸多不足。整理者深耕俞樾研究数年,尊重俞氏本意,不妄加改动,整理中博洽详瞻,辨析赅备。此整理本的问世是对俞樾研究的推动,其中对俞樾治学之评介客观中肯,给人启发,值得品读研磨。

  俞樾,字荫甫,晚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俞樾一生潜心治学,笔耕不辍,其著作涉及经学、小学、史学、戏曲、小说等诸领域,造诣颇深,成就斐然。俞樾博物闳览,以著书为乐,其生平著作均辑入《春在堂全书》中,《群经平议》乃其中之一。《群经平议》凡三十五卷,载有俞樾对《周易》《尚书》《周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尔雅》等十五部文献的平议。俞樾《自述诗》有云:“十年春梦付东流,尚冀名山一席留。此是研求经义始,瓣香私自奉高邮。”《群经平议》为其首部经学著作,是俞樾承袭高邮王念孙、王引之治学思想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此书科条谨严、颇具新意,堪称俞樾确守家法的有功之作。

  《群经平议》历时六年完成,共有两个版本系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由其友人出资开雕的《群经平议》刻本刊刻完成,系该书自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成书以来的最早刻本,后收入《春在堂全书》中。此后数年间,不断重印的多个单行本皆属此版本系列,简称“《春在堂》本”。另一版本始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王先谦等人编刻的《皇清经解续编》,编者在校对订改的基础上收录了《群经平议》,此本缺少卷前《序目》,简称“清经解续编本”。此外,亦有《续修四库全书》据光绪二十五年《春在堂全书》刊本影印的“续修四库本”和凤凰出版社据南京博物院藏光绪末增订重刊本《春在堂全书》影印的“光绪重刊本”。此次整理本以光绪重刊本为底本,该底本当下通行广泛,末卷附有俞樾门生蔡启盛的《〈春在堂全书〉校勘记》,对于辨证底本讹误大有裨益,如《礼记》俞樾《平议》按“皇氏之说虽拘”中“皇”据《校勘记》改“熊”。整理本亦参校清经解续编本、续修四库本等诸版本,疑难之处校核引文原书,同时吸纳孟巍隆的部分研究成果,校雠细密,文理详瞻,可谓不可多得的佳善之本。凡是底本出现的文字讹误、脱文、衍文等,整理者皆改正原文并出校记,如《毛诗》“肃肃鸨行”[ (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292页。],俞樾《平议》按语“佳”误作“隹”;《周官》“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427页。]一句脱其出处“《牧人》”。因避讳更改之字改回原字,首见处出校,如《尚书》“胤子朱启明”[(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74页。]一句以“允”避讳“胤”,此为首见,出校记改为今字。

  整理本勘校精良,用功颇深,乃是整理者在充分研究俞樾生平、治学思想的基础上为读者再现的一部完整、真实、准确的俞樾经学著作,最大程度保留了俞说原貌。在标点断句的处理上,若遇俞樾与古人句读不一致之处,整理本便以俞樾意见为准,如《尚书》“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前言》,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20页。]一句,枚传于“监”字绝句,而俞樾于“德”字绝句,整理本采用俞樾的观点,以保证句读处理的统一性和读者阅读的便捷性。如遇异文现象,若非明显错误,尽量不改原文,另附校记以说明,如《周易》注本作“翳光最盛也”[(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53页。],考证后“盛”作“甚”;《毛诗》底本笺语作“使自”,其他校本皆作“自使”[(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293页。],另出校记述。纵览全书,整理本将引文核诸原文,以保证校对的准确性,如《毛诗》中关于《史记》的引文“韩王信降匈奴”“因引兵南踰句注”[(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前言》,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324页。],整理本据《史记·匈奴列传》补“王”字,“因”上有“匈奴得信”四字。整理者在校勘时态度审慎,不妄加改动原作,有存疑之精神,如《左传》俞樾按语“㫃,所以指摩也”,整理者出校记“摩,疑当为‘麾’”[(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前言》,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882页。],虽未寻得合适例证,然亦未妄加更改原文,这种审慎阙疑的态度值得称赞。

  品读此书,笔者除有感于整理者审校用心,亦深感其评骘允当,客观而公正。在卷前的前言部分,整理者全面且凝练地叙述了俞樾的治学成就,指出其校勘内容丰富,方法科学,校勘态度审慎严明,如《大戴礼记》“众信弗主”[(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6页。]条,俞樾据上下文句式得“信”为“言”之误;《周书》“上贤而不穷”[(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7页。]条,俞樾据其注文内容怀疑“不”乃“下”之误字。整理者亦言俞氏综合运用本校、他校、对校、理校等校勘之法,校勘术语谨承汉唐之学,使用规范而系统,剖章析句,经注兼校,注重句法分析,善于考察致误之由,以通顺连贯之语使前人惑而未解之疑明矣。例如《大戴礼记》“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579页。],俞樾认为“口不能道善言”与“志不邑邑”为两事,两事则不能用“而”连为一事,他认为《大戴礼记》原文应作“志不而邑邑”。“而”作何解?俞氏指出,古能、而相通,“志不而邑邑”即“志不能邑邑”。《盐铁论·授时章》“忠焉能勿悔乎?爱之而勿劳乎”,崔骃《大理箴》“或有忠能被害,或有孝而见残”,此皆能、而字通之证。俞樾亦援引《荀子·哀公篇》“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色色”[(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580页。],两文虽有相异之处,然“心”即“志”、“不知”即“不能”,借此句法亦可订正原文。同时,整理者概述了俞氏“以子证经”、重视因声求义、注重语法分析等治学理念和其诸多训诂基本原则,如训诂当以理解词义为先、提倡随文释义、反对增字解经、反对附会穿凿与追求新奇等,《周易》“卑以自牧也”[(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46页。]中,俞氏对“牧”义的训解即为一例证。整理者评介深入,言辞恳切而不失公允,对俞氏有时好立新说、证据不足等缺点亦无所避讳,能够引人以深思,让读者在了解俞樾治学得失的同时亦慨叹整理者的用心钻营。

  《群经平议》虽仿王氏《经义述闻》之作,然多有俞氏新见。整理者从事俞樾训诂研究多年,对俞说关注颇多、理解深入。此书经整理点校,因讹误、异文等因素造成的阅读障碍大大减少,行文句读愈加通畅,其学术价值愈显。读罢此整理本,读者方能走近俞樾,于行文句读间重温经典,掩卷慨叹俞氏治学精妙绝伦之处。例如,《尔雅》“扬,续也”[(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1188页。]条,整理本据注疏本、四库本《尔雅义疏》及《春在堂全书校勘记》改原文“杨”为“扬”,据清经解续编本《群经平议》及《春在堂全书校勘记》改引文“皋陶拜子稽首飏言”中“子”为“手”,改后俞说更为准确通顺,可知俞樾认为扬为昜之叚字,《说文》“昜,一曰长也”,字亦作通畅,其又引《诗经》《淮南子》《文选》为证,阐明昜之长义与续义相近,扬之为续同畅相似,皆由昜之长义引申而来。俞氏之学不拘泥一隅,遇疑而善思,常引不同文献辗转相证,俞说之妙便可依此整理本而见矣。

  俞樾一生秉承朴学之精神,即使生逢乱世,亦不忘“撰述之志”,颠沛流离之中,“《平议》两书卒未忍弃”[(清)俞樾著;王其和整理:《群经平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9月,第1页。]。后世吾辈幸得《群经平议》,方能跨越百年,于卷帙中体味先贤治学之精深。而今此书又幸得整理付梓,整理本赓续朴学薪火,继承俞氏“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的治经之道,以辩证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勘正谬误、评点得失,为世人研究俞樾训诂成就提供参考。整理本的问世弥补了《群经平议》先前版本当校而未校、原文不误而误校、标点标注不当等诸多不足,为当世俞樾经学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范本。同时,该书以其简洁凝练的话语表述、精湛准确的校勘内容和系统规范的校勘标准拉近了研读者与俞樾《群经平议》的距离。其前言内容详实清晰、毫无晦涩难懂之感,即使是初学者读后亦能准确理解全书大意、了解俞樾生平成就及其治学特点,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佳作。随着近年来经学研究的复苏,俞樾的相关研究也重新得到重视。《群经平议》整理本的面世对俞樾著作而言有补苴调胹之功,它如一扇窗,让我们跨越时空,在群经册页中盘桓,如沐春风,踏歌而行。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