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立足专业出版方向,实现“会通”创新

2022-02-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推动的包括学术创新在内的文化建设,反映出版工作者对当今时代问题的理解认识、思考架构以及学术切入的选择,也是出版从业的理想使命与职业追求的体现。

  以出版专才凝练出版方向 

  学术是专门系统的学问,学术创新的主体是学者。出版推动的学术创新,需要学者型的编辑,他们学养深厚,知识功底扎实,一方面了解学术的发展变化与学术前沿,另一方面和学界建立有长期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能够开展出版与学术间的对话,发现、优化、提炼出学术出版的主题,使选题建立在可行可靠可实施的基础上。因此,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熟悉的不同领域与方向,这些方向构成出版事业的特色品牌,体现出版市场的影响力,体现为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使事业发展建立在产业繁荣的坚实基础上。

  由此来看,凝练出版方向,编辑专业化,是出版推进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只有凝练出版方向,持续深耕,才能发现精准深入的学理问题,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西北大学出版社以此为开展出版实务的现实理路,不断培养学术出版人才,进一步加大力度,与学界密切合作,凝练思想学术与历史文化的专业出版特色,推进学术创新。

  以精诚合作推动文化建设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 

  出版的学术创新是在出版与学术双边达成共识,结成共同体,对时代的问题有共同认知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融合发展的历史,凡是王朝政治更迭的节点、开放包容的时期,以及民族大融合时期,无论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都有着一系列的创造发明,历史地孕育出坚毅强韧,笃厚伟大,磅礴恢宏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东亚大陆的中华文明,历五千年而从未中断,体现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的基因特征。文化的内省审视、扬弃继承,与外向会通、融合发展,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动因。北宋思想家张载富有者,大而无外也;日新者,久而无穷也(《正蒙大易》),以及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正蒙大心》)的说教,正是昭明天道,敞示了思想学术应有的开放襟怀。

  内向自识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觉有为的动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顺应潮流趋势、回应时代关切所做出的解析、阐释、揭示等能动选择。如此对自身文化要素实现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自说自话、自以为是、文过饰非,都是盲目的自信。文化的外向会通,就是以内向自识为基础,究明义旨,参变革新,达到新境界的过程。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如此才能保持文化的生机、活力与影响力,以自信达致他信,以自觉而觉他。

  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是文化的内核——学术发展的根本动因,也是学术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路。当今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国学术发展的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统筹规划,以出版服务时代 

  历史文化与思想学术,是我们出版社致力深耕、不断凝练的出版方向,文化的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是推动学术创新的基本理路与遵从,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路径。近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包括《关学文库》、《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修订版《宋明理学史》等重点图书的出版,译介《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及现当代世界思想学术前沿《精神译丛》的连续出版,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刚刚完成的国家重点项目《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也是在此方向的延伸。这套丛书设计的学术创新在于,不限于秦的断代史研究,而是把视野放在秦由僻居西垂的蕞尔小国(部落),到灭并六国、建立大一统集权政治终于崩亡,这一长达五百余年的历史时期。丛书的策划设计源于王子今教授秦统一再认识课题的启发。秦短祚而亡,以往把对秦的研究局限在秦统一的有限年代上,多贴以暴秦标签。这对于秦建立的、影响两千余年中国政治的大一统体制,对于秦文化特征、秦人精神特质的认识来说还远远不够。然而,进入五百年的历史时段,我们可以从文化发生学意义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抛开以往纯粹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倾向,着重于主客体作用的过程,探讨主体性与知识生成的历史逻辑关系,实现由事件、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转移到观念与知识结构动态的历史发生学分析,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发展,更好地践行道路自信。

  首先,2022年我们将按照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大型基础文化工程《清编全唐文校订》《关学文献集成》,以及《史记研究集成》(其余部分)、《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丛书》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其中,《清编全唐文校订》依托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的学术力量,校订整理工作已启动六年之久,预计2023年将正式出版发行,为深化唐代文史研究,提供精准完善的唐文版本。

  其次,继续推进《精神译丛》的出版。译介那些20世纪中期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们对当代人文知识范式具有奠基性意义、对当下社会现实具有解释力、对时代精神生活具有批判性与反思性的著作。让学界了解世界学术思想的主流和方向、思维向度与知识结构图景,发掘其应有的思想价值和理论资源。目前出版的25种涵盖了众多当代重要思想家的作品,如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译丛,选译了他的哲学史讲演录系列,力图呈现其思想深刻的学理、历史根基;引领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潮流的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因其思想的原创性与总体性被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其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福柯的老师、法国科学史家康吉莱姆,他的著作对理解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乃至对理解整个后结构主义知识运动的起源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庞杂的海外汉学研究中,我们还梳理出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对象的图书的统续,2022年将推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丛书》,考量中国哲学海外研究的向度,提供他者的眼光,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重构提供借鉴。文化的内向自识与外向会通,其最终目的就是统摄历史、现实与未来,沟通古今,贯通中外,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自身文化与当今人类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 

关键词:研究;学术创新;文化建设;识与;哲学;出版方向;思想学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