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政治拓展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思路

2023-02-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面影响和加速演进正在挑战着当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力,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探索提出了新要求。在更为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变得更受欢迎。许多学者转向关注具体的议题领域或更为技术化的细分领域,致力于通过对议题领域中政治逻辑的分析来映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展开历程。

  提升国际关系理论想象力

  实际上,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等均是发端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议题领域的深入研究。伴随这些理论流派,若干学者将无数议题领域纳入实证性的案例检验研究中。但是,这种做法反而导致议题领域的研究陷入进一步碎片化,议题政治作为一个可能的独立研究领域并没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正式出现。动荡变革期的到来为重新审视议题政治、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取得创新突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对议题政治研究视角的关注已经在国际问题研究中展现出日益显著的趋势。一方面,议题政治能够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视野。当前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大多数创新都是按照行为主体和分析层次展开,通过深入发掘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能动性或者特定主体间的互动来升华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索。如果将注意力投向日益嵌入战略竞争的议题政治中,并按照议题领域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审视,可能会展现一种新的思路与理论愿景。在某种程度上,关注议题政治是摆脱当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不畅、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议题政治能够丰富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内容。国际关系理论创新需要避免过度概念化或者“玄学”研究,多元的议题领域能够使目前的国际关系理论探索变得更接“地气”,缩小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从而让饱受质疑的国际关系理论变得更加鲜活。当前,越来越多的议题领域被纳入国际关系视角之下,其中既包括传统议题,也包括若干非传统议题和新疆域。嵌入大国战略竞争中的议题、产业和团体等都已经沾染上“政治化”审视的痕迹。

  议题政治对国际关系理论想象力的提升还体现在特定议题领域能够展现“总体性”的基本特征。一个具体的议题领域也可以映射出大国战略竞争的全面逻辑。以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争夺能够反映特定大国在焦点地区的竞争情况,并使这种结构性的竞争张力变得更为具象化,也会将特定议题领域中的竞争回转到结构竞争之上,联结其相关的利益行为体,激发出多元的动力因素。

  突显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精髓

  “关系性”是国际关系理论的精髓所在,议题政治也被嵌入关系性的结构中,形成了联结不同主体和不同层次的“血脉”。因此,议题领域便成为不同主体呈现关系性并重新塑造关系性的焦点。

  深入探讨议题政治能够基于特定领域展现不同主体之间复杂互动和意义的塑造。在大国战略竞争格局下,多元主体围绕具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意义的议题政治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这些主体互动在不同环境设定中,基于不同的资源汇流,并沿袭着“安全化”和“政治化”的路径进行更为强烈且不同的意义塑造和传播,最终嵌入大变局国际秩序的重构过程中。国际关系理论需要将这种以议题政治作为重塑国际秩序路径的现象嵌入自身的重构和创新中。

  系统探讨议题政治也能够展现不同议题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政治新联结。议题领域之间的联结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界需要聚力关注的前沿领域,这也是体现议题之间“关系性”的重要视角。例如,网络空间领域和核军控领域的互动引发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关于网络战略稳定议题的理论探讨,这种联结直接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核军控体系和大国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关系理论也需要着眼这些新联结对其自身带来的重塑与飞跃。

  塑造更为精细的国际关系理论

  从宏观走向中观和微观是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趋势之一,议题政治研究的深入便是响应这种趋势的重要举措。议题政治看到联结,立足总体,还需要致力于展现更为精细化的国际关系理论,从而摆脱宏大叙事和术语堆砌带来的理论创新困境。

  围绕议题领域,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分析变量,例如权力、制度和认同等,都可以寻找到进一步深化的“抓手”。它们巩固了原有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不同概念构造衍生出若干不同以往的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例如,围绕国际经贸这一议题,新型战略贸易、价值链攀升和供应链自主等都成为大国之间进行博弈的焦点,并进一步影响到大国关系和国际秩序的重构,也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了新的冲击。

  与此同时,与议题相关的制度规则是当前国际关系行为互动的交锋界面。尽管议题政治在国际制度和国内规则之下运作,但其也在大国竞争逻辑下不时冲击国内外的制度规则体系。例如,制度竞争或者规则竞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议题政治中的规则体系对冲抑或融合并不满足于竞争与合作二分法,它展现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规则互动场景。基于规则的“非中性”特征,不同层次的规则与不同领域的规则交织在一起,对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和协调形成“非线性”的影响效应,其具体功能除了取决于规则自身的功能外,还要立足于规则发挥功能的背景环境。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停滞在粗放式解释上,而应该着重辨析更为精细的因果路径和作用条件,协调复杂性和精细化,寻求更加强劲且聚焦的解释效力。

  为建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思路

  近年来,建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成为新时代国际关系研究者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天下主义、关系主义、道义现实主义还是共生主义等学术探索,大多是偏向宏观的视角来展现中国的特色所在。

  议题政治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实践中发掘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路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务实的姿态、惊人的速度和全面的视野将中国实践镌刻在世界互动的大部分议题领域中。在此,各个议题领域便成为彰显中国实践并实现理论化提升的立足点,各个议题领域中的政治互动有可能撑起创新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口。特别是,不同于目前时兴的范式理论探索,聚焦议题政治的学术研究能够桥接国际、国家间和国内政治等层次,并以规则、产业、联结等为聚焦点呈现技术化与政治化之间的交融,映射出大国竞争与合作的行为逻辑。

  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再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深入探索和角色担当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议题领域之中。深入挖掘议题政治,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提升理论探索,可为中观和微观层次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更为扎实的破题思路。而这种扎根议题政治的国际关系理论也能在大变局中呈现出理论的更大韧性。

  (作者系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