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七辑)

2023-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并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其中,居于这五个特性之首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最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高到决定我们民族未来发展道路的高度,既是我们把握今日前进方向的指南,也是我们正确理解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0.shtml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华文明有五个突出的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可以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要前提。从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来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都能追溯到史前时期,贯穿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1.s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高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宏观概括,也是我们从事文化观察与文化研究时准确把握其形态特质的关键理念。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2.shtml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大历史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观出发,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开创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命题,既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演进发展的深层逻辑,也科学地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领会好“两个结合”的思想要义,读懂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迫切需要学懂弄通的重大理论新课题。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3.shtml

  边疆考古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所涉地域范围和文化内涵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中华文明是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和、升华的结果,边疆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北部边疆考古的实践就从实证的角度,证实边疆民族在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在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4.shtml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整体性把握,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理论性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警示我们,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文物考古工作者,我们应从考古学角度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6/t20230613_5644685.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