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议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绿色转型发展

2023-04-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4月9日,“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绿色转型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余位专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余位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共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转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马嫣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她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的主要发展成就并表示,生物多样性作为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此次论坛旨在探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防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专家智慧和可行性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挑战,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国俊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加速低碳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历史潮流得到了强有力推动,中国面临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艰巨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强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一份历史性协议,明确描绘了2050年的愿景和2030年的具体目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面对宏伟、前瞻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东方哲学智慧。人类要生存、发展,其它的生物也要生存发展,要有各自相应的生存空间。推动生态文明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在学理上进行深入梳理,在政策上进行科学客观分析,为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
     在会议研讨阶段,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中国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转型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
     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协办。

4月9日,“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绿色转型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来自全国各地30余位专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余位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共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转型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想)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