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

2023-03-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思政课”理念为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实现铸魂育人任务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重要论述提出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为更好推进“大思政课”建设,2月22日,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全国“‘大思政课’建设与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教师的庄严使命。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就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去考量。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认为,讲好大思政课,一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将其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要牢记“事之要者”,坚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用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回应“学之盼者”,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理直气壮地通过思政课讲好“中国之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切实让思政课“走心”“入脑”。

  要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理解“大思政课”。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提出,善用“大思政课”,重点在“善”,即如何用好。“大思政课”的方法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体性,要把握思政课的历史长度、现实宽度和理论高度。二是系统性,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对思政课作全面贯通的系统考量。三是开放性,在做到“各守一段渠”的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要保持“河道”上下游贯通,坚持话语体系的内外开放,立足人类情怀和世界眼光来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速继明认为,我们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着眼点,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思政课的内在属性和根本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的基本定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表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适度“包装”,整合已有教学方法更好为教学内容服务,以教材为基本遵循,融会贯通、详略得当、精辟讲解,在讲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亟须推进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认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学原文中悟原理,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凸显特色上下功夫,结合各地区的思政资源、各学校的学科专业,打造富有特色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认为,实现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根本在于思想的原创性。“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运用“两个结合”增强其文化内涵,引领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创新走向深入。

  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调动全社会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忻平认为,我们要用好党史和现实资源,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故事;要聚焦现实生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认为,重视“大思政课”教学,也不能忽视思政小课堂的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大思政课”建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大历史观和理论认同,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内容为王,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讲清道理上下功夫,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琪)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