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外国文学研究要有中国元素

2023-02-10

  

朱振武

 

  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蒋洪新教授的力作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第一,不落窠臼,自成机杼。蒋洪新的研究,特别是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总是从中国文论角度出发,站在中国文学文化的视角。他发出的是中国学者的声音。不是看西方的东西,说西方的东西,最后得出西方学者单一层面的结论,而是从多个维度出发,然后自成机杼、自成体系地去做外国文学研究。

  第二,自然而然,娓娓而谈。这些年来,有些外国文学研究者,不会用中文讲话,用英文写还马马虎虎,一用中文就欧化,完全变成了西人的体例、西人的思维,而蒋洪新先生彻底摆脱了这种思维的欧化、语言的欧化、形式的欧化等某些文学学者、批评者和研究者的陋习。他从中国文学文化的视角出发去审视艾略特的文学思想,其成果非常有厚重感。他善于用中国话去讲动听的故事,用地道的汉语去写优美的文章。蒋洪新先生的著作很好看,文章读起来一点不艰涩,读者可以饶有兴趣地去读下去,可以作为学术著作去读,也可以作为散文去读,很有味道。

  第三,名实先明,有的放矢。作者在序中开宗明义地讲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文学思想,然后介绍艾略特的文学思想是什么。他一改过去有的人说起任何一个概念都套用西方的习惯。他提到一个术语,就一定要给一个定义,一定要给出具体的概念,清清楚楚地论证,明明白白地陈述,思路非常清楚,提到任何一个概念总能说得很清楚,然后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最后将艾略特的文学思想从多个维度呈现给读者,呈现给学界。

  第四,中外比较,如数家珍。这正是我们外语工作者、外国文学学者最应具有的一种功力。从先秦魏晋到现代和当代的中国,然后从西方到东方,从美国到英国,再到其他相关国家的学者,蒋洪新先生如数家珍,细细道来。特别是他最后那一章对中国学者与艾略特过往的种种关联的描摹,读起来有滋有味,入情入理,而且非常客观冷静、平等地进行书写,以平和的心态去看这些东西,而不是顶礼膜拜。他摆了很多事实,然后把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交往呈现给大家。有些东西不是硬要下一个单一的结论,而是让读者看完之后自然得出结论。

  所以说,蒋洪新先生的中国文学文化视角和世界文学文化视野,这种视野,这种格局,包括这种心态,这种对中西文学文化了然于胸而具有的文化自信和批评自觉,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的外语工作者和外国文学学者学习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勇)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