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龙:“艾学”研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02-10

张和龙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洪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T.S.艾略特研究专家、庞德研究专家。近30年来,他在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就。他的一些代表性专著,如《走向<四个四重奏>》《英诗新方向》《庞德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一直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最新出版的专著《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不是一次孤立的研究个案,而是在前期多种重要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又一次重要学术突破。这本专著不仅是蒋先生个人学术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也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开拓了国内文学思想研究的新思路、新范式。

  作者立足于中西比较文化立场与思想语境,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文学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独到的剖析与界定,对具有独特地位的艾略特文学思想进行了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探讨。这本专著基于对艾略特全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全面探讨了艾略特的非个性化思想、诗歌语言思想、文学批评思想、文学道德思想、文学宗教思想、中外文学思想互读等重要维度,展现了艾略特对传统文学思想和批评思想研究的突破,也揭示了20世纪一代文坛巨匠艾略特丰富而完整的文学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学思想不仅仅是文学和思想的内在契合和交融,而且也是文学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和学科中相关思想的互动、互鉴与交融。就艾略特的文学思想而言,它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文学疆界,涉及史学、语言学、心理学、宗教、神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博大精深,错综复杂。蒋洪新教授的这本著作运用思想史批评理念,以及跨学科、跨文化互释研究方法,钩沉史料,细读文本,以历史和文化重构的方式,向学界呈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一代文学家兼思想家艾略特的新形象,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和认真学习的重要典范。

  艾略特于1922年发表《荒原》,1923年茅盾就在《文学周刊》上提到了他。这可能是艾略特在中国最早的“露面”。今年是2023年,整整100年过去了,在这样一个时刻举办蒋洪新教授的新书发布会与艾略特学术研讨会,对于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现代主义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外文学与思想共同体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勇)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