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浩:集大成的研究成果

2023-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傅浩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蒋洪新教授在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艾略特,而今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更上一层楼。《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这部著作扎实厚重,特色鲜明。它集中于艾略特的文学思想。艾略特在创作上可以说是开了一代风气,被视为现代派诗歌的一个正统,也可以说是现代主义诗歌发展高潮时期的一个代表。其实,他在文学批评方面的影响更大,而这也是公认的。他的文学思想可以说引导了20世纪前半期的文学潮流和走向,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形成了一种现象: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当然同时也有人反对,说他把诗歌又重新引到学院教室里面去了。另外他在文学史的观念上,也有人认为他是向后看,是归顺者,向欧洲传统归顺,并不是像后来一般学界认为的他有那么大程度的创新。其实,就像蒋洪新教授在著作中所强调的,批评作为一个主体,自有其主体性。那么新批评也是这样认为:一个作品,一个批评对象,它是独立于作者的。批评者也有自己的主体性,他可以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看法,所以说艾略特的看法也不见得具有权威性。当然,他自己有时候也不同意其他评论者对他的看法。尽管说,一个人的文学思想会体现在他的创作里面,但在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又会产生偏差,不一定完全契合。所以,这些细节我们在研究中是要关注的,比如说《荒原》。《荒原》刚问世之时,评论界就给它贴上了一些高大上的标签,说它是表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一代人的幻灭等等。艾略特晚年就说,这首诗只不过是一些有节奏的对个人生活的抱怨而已。这可能是他的谦逊之言,也可能是实话。因为当时他写这部作品的时候,确实正在经历个人生活的危机,婚姻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出了问题。

  此外,艾略特自称是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这跟他的对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对他的看法应该说是一致的。威廉斯就认为他是归顺者,并没有多少创新,不像一般评论界认为它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开拓性的代表。所以说到底,一个人的创作和他的文学思想,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用心细致地具体分析研究。蒋洪新的新著就是对艾略特文学思想的集中评论,是一次概括性、总结性的研究,可以说是集大成的研究成果,为国内以后的研究者对艾略特的作品进行具体批评打下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