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减贫历史的生动写照

——评《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1978—2018)》

2022-12-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1978—2018)

  贫困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顽疾,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真正将消除和摆脱贫困提升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在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减贫“长征”,创造人类减贫历史奇迹的是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成就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伟业。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们依然深刻铭记减贫“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这是我们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坚实基础和精神养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高度关注反贫困话题,也产出了数量可观的学术成果,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瑞敏教授所撰《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1978—2018)》,即是其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张瑞敏教授长期致力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多年来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著作的完成是其对于反贫困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呈现。著作自2019年出版以来,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鼓励,于2020年12月获得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2年8月获得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本书以改革开放40年为研究背景,探究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贫困开战,一路披荆斩棘的曲折历程以及取得的历史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起了富起来的“第二次革命”,并以解决政策问题为突破口,中国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告别了普遍贫困时代。世纪之交,在国内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走在反贫困的道路上,中国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城乡、工农、区域发展失衡等现象,贫富分化明显。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科学发展观,强农惠农富农成为各项政策的主调,中国在反贫困领域继续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驰而不息,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新方略,以坚忍不拔的气魄书写中国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成就了“当惊世界殊”的新时代中国扶贫脱贫奇迹。

  本书亮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著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在中国反贫困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书之际,中国的反贫困尚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冲刺期,有越来越多的学界同仁加入新时代反贫困研究的队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完善,但该著作为反贫困问题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更全面、更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更宽阔的历史视域。二是合理的结构和较强的逻辑性使得研究自始至终都紧扣反贫困主题,重点突出。尽管是一部跨越40年的历史研究,但作者按不同时期的反贫困实践做了科学分期,再将每一个时期的具体特色依次论述,将一部改革开放史的反贫困篇呈现在读者面前。三是著作的可读性强。尽管是一部党史研究的学术专著,但又具备了面向更多受众和读者的内涵,注重史论结合,巧用图文并茂,文风清新如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这些都使作者的思想更好地表达出来。

  本书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第一,中国长期受贫穷沉疴困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接力减贫探索,都对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及扶贫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发展,中国减贫进程加快推进。一部改革开放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反贫困的历史。

  第二,从理论溯源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念构成了扶贫思想体系的最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是从提出要充分认识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来冲破思想认识上“左”的藩篱,重新认识国情和中国在世界的坐标位,并以人民生活水平为标杆重新设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部曲”。

  第三,从理论内容看,扶贫开发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贫困的产生以及贫困的缓解和消除。中国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从追求平等、公平的救济式扶贫到促进区域发展、能力提升的开发式扶贫,再到嵌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综合性扶贫和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理念方式的阶段性演进。反贫困思想体系经历了由奠基到发展,到不断完善和创新的演进过程。

  第四,中国式扶贫阶段性特征和实践色彩极其鲜明。为消除贫困这一巨大社会阴影,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行动,此后又相继推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等国家级扶贫战略。21世纪初,党中央多样惠农政策打开了“反哺农业”之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反贫困新方略,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直至取得决定性胜利。

  人们总能在回望历史中汲取能量和智慧,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消除绝对贫困后面对新的历史重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减贫“长征”后的新征程,希望这本著作能够为新时代新问题的研究带来启发。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胡子轩)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