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朱羿)4月7日,由兰州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同编撰的《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2)》发布。
该书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对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和双碳、生态安全屏障政策体系、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环境和社会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跨学科研究与分析,为祁连山地区生态、政策、人文、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其研究成果对于维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安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据悉,《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项目下“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课题中“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归因与善治对策”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相关研究成果之一。由兰州大学教授丁文广、勾晓华、李育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组建的跨学科团队共同编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已连续出版5年。其中,《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三届“优秀皮书奖”三等奖。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甘肃、青海两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它维系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保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