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

2023-04-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3月25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西安峰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基本经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

  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不仅涉及事实维度,还涉及价值维度。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价值观体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艾四林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是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核心,对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出重要的引领价值。

  现代化的本质、核心和先决条件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俭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联在于人才培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核心在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文化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目标。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提出,要善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逻辑:一是把握意识形态原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二是突出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三是强化主体形塑,不断涵养公民素质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四是凸显内容要求,坚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是坚持世界视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在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燕连福看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着力塑造人民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发展人民更为先进的精神力量,培育人民更加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锻造人民更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好实践着力点。郑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郑永扣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大文表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法治视野,讲清楚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现代化新征程的法治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层次表现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在静态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目标逻辑、原则逻辑、践行逻辑上具有深度合一性。在动态层面,国家治理主体和国家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联载体。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理论判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界定,是从价值观层面对二者契合关系得出的重要理论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庞立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是二者自身特质的内在显现,也是二者在相互比较中获得的重大思想洞见。二者的高度契合性,为实现二者结合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空间,使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在中华沃土上获得丰厚的文化滋养,也使中国的价值观建设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境界,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稳步可靠的价值支撑。

  “全球文明倡议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秉持的是具体的、辩证的文明观。”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谈道,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实现文明多元与文明共通的辩证统一。作为由中国发出的重大全球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具有厚重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黄琲)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