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9日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江西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湖北省委网信办和中国经济网共同承办的“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媒体记者先后深入江西、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基层,开展蹲点式采访,深入挖掘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鲜活呈现十年非凡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社会科学网受邀赴江西、江苏进行采访,为大家带来系列报道。
抗体的3D模型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村村)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00亿元,上缴税收8000多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3万亿美元。目前,园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2亿元,人均GDP达29.2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1%,一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六连冠”,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探访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园区始终把开放作为最鲜明的底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水平开放,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900多个,其中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项目166个,实际利用外资378.2亿美元。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设立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支持500余家企业到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累计投资金额149.4亿美元。
位于园区内的信达生物制药集团,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公司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在10年的时间里,已获得累计超过26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本推进自主创新的格局。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首席科学家陈炳良表示,“信达生物制药选择落户于此,与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得到了当地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委派专人来进行指导,确保药品能早日推向临床。”
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产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高速成长态势,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等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单项均位居全国第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以新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等领域加速发展,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包括自主品牌企业1800多家、外资企业200多家。2021年生物医药产值达1177亿元,同比增幅达15%以上。下一步,园区将紧跟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同时,园区还紧紧抓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汇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累计集聚“大院大所”36家、知名高校33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30家、上市企业61家(占全市26%),中国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39家、约占全省一半。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才总数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219名,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4.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7.8件,是全市水平的2.1倍。
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集文化创意与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公司。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园区内的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集文化创意与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建有省、市级研发中心,包括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负责前沿技术攻坚,2021年研发投入3.65亿元。公司拥有60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坚持“产城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完善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全覆盖,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正在加快成为居住者幸福、创业者自豪、投资者向往的魅力之城。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