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9日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江西省委网信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湖北省委网信办和中国经济网共同承办的“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媒体记者先后深入江西、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基层,开展蹲点式采访,深入挖掘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鲜活呈现十年非凡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社会科学网受邀赴江西、江苏进行采访,为大家带来系列报道。
马庄村村容村貌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村村)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身处其中,舒适惬意。抬头看,蓝天白云,环绕四周,绿树成荫,在潘安湖主岛码头往远望,碧波荡漾,给炎炎夏日送来一片清凉。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模样。
贾汪是一座百年煤城,煤炭开采史长达130余年。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贾汪西南部,原为权台矿和旗山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由采煤塌陷地沉降形成。湿地公园建设前,该区域良田废弃、杂草丛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区域内农田被毁、村庄数次搬迁,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徐州市和贾汪区政府启动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坚持科学的分类指导原则,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打造集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保障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通过积极的生态改造,这片历经风霜的百年矿区摇身一变成为湖阔景美的生态公园。潘安湖地区是贾汪完成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转变的缩影,是践行“两山”理论、推动转型发展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紧邻潘安湖湿地公园的马庄村就是贾汪转型发展的直接见证。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厉慧卿对记者说,“以前这里采煤非常脏,我2008年嫁到这里后,不愿意在这边生活,经常带着孩子回娘家。自从转型发展以后,这里成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非常宜居,大家都非常羡慕我嫁到马庄村。”
记者看到,马庄村道路很干净,村容村貌美丽整洁。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告诉记者,“我们整个村庄就像一个花园一样。我们把村民门前的花园改造完成以后,交给村民使用,村民可以种植一些蔬菜,既体现乡村特色,又可以美化环境。”
马庄村通过香包产业、旅游产业、中草药种植产业等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毛飞说,“我们要把小香包做成大产业,以前大家是来马庄买香包,未来会进一步拓宽香包的销售渠道,让大家看到香包来马庄。”
据了解,2021年马庄村香包销售额达到8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香包产业不仅带动解决了周边3000多人的就业,也让不少远方游客慕名而来。
未来,马庄村将依托香包产业,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研学游等系列文旅项目,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更着力提升人民的精神风貌。
马庄香包 本网记者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马庄香包文化大院简介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潘安湖景色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往昔采煤塌陷区 今朝生态大花园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 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本网记者 王村村/摄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