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24-01-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民族走廊具有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民族迁徙两大特征。秦在春秋战国时期向西的持续拓展及秦举巴蜀带来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民族人口的大规模持续迁徙、流动,秦人、华夏人进入走廊区域,推动了民族分布格局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与地理地形下,青藏高原东南缘民族走廊基本形成。青藏高原东南缘民族走廊是中国第一、第二阶梯交替的自然地理过渡带,在民族分布格局下是汉族、藏族、彝族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频繁之区,也是中原文化与藏羌彝文化、巴蜀文化等融汇传播地带。深入研究这一民族走廊,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xksy_lswh/202401/t20240103_5724147.shtml

  

  新时代的藏羌彝文化研究,必须有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才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从藏羌彝文化与汉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角度进行研究,改变过去“就藏羌彝说藏羌彝”的单一、单线研究。二是在撰写《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等带有“中国”字号的文史论著时,不应该将视野和格局仅仅局限在汉文化史领域,而应该包含藏羌彝等兄弟民族文化,将其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借鉴汉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使藏羌彝文化研究换档提速,升级换代。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xksy_lswh/202312/t20231222_5721111.shtml

 

  自古以来,横断山区就是我国各族群众南来北往、频繁流动和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为此,费孝通先生将其称作“藏彝走廊”。如今居住在这里的汉族、藏族、羌族、彝族等17个世居民族,无一例外都是从外面迁徙而来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族群众在这条著名的走廊中持续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xksy_lswh/202312/t20231222_5721109.shtml

 

  藏羌彝走廊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北上的交通要道和众多民族交汇融合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内是区域性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活态样板,形成活跃的各民族商贸体系和彼此交融的文化体系;对外是我国沟通东南亚国家重要的通道,成为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推进汉藏羌彝走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要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通过提升人口质量并优化其空间配置,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新型能源体系,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汉藏羌彝走廊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202312/t20231228_5723406.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