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

2024-02-22 来源:中国民族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要坚定扛起历史责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强化本体认知。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括中华各民族在内的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命运共同体内,有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语言,有农耕、游牧、渔猎以及工业等多种经济形式构成的共同生活,有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历史,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习惯、传统美德等为纽带的共有精神家园。面对5000多年的文明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人口超过14亿的庞大群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国情,在这个需要理论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夯实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时代之需。

  加强道理、学理、哲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道理,以及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大一统”思想体系。要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历史,深化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准确把握和规律性认识。

  融合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聚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将三者融为一体。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从理论主题、体系框架、内在逻辑、概念范畴等方面作出系统性学理性阐发,深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原创性论断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化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概念内涵外延的研究,与时俱进加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以及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基本关系范畴的研究阐释,重点关注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区域史、专题史等内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围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深入开展研究,融合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法制、军事、外交等方面问题研究。要建立高效互动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决策咨询信息。

  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以正史、野史、别史、杂史、编年、诏令、奏疏、传记、纪事本末、实录、类书、职官、史钞、载记、方志、游记、笔记、中央和地方档案、民间文献等历史文献为基础,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发掘、整理、利用工作。培养研究队伍,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加强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合作,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不断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黄大勇,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教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182)阶段性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