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二十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

2022-12-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实现路径,特别是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核心作用,2022年11月25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线上举办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逻辑”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现代化理论内涵经历了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前强调中国发展要破除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要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持自主性。改革开放以后,走自己的路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一种现代化类型,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它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中国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不依赖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释路径。总之,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经历了世界失我、世界有我、世界向我的变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成为人类现代化的新选择。

 

大历史观视阈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不同的话语体系对同一事物进行的界定,前者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坐标体系之中,后者则是从国家民族发展目标与发展状态这一坐标出发。从现代化的共识标准来看,中国现代化发展也是从工业化、都市化开始,然后是教育的普及与技术的持续进步,此后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现代价值理念主导下的生活方式;从历史标准而言,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国家民族遭遇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都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思想。如果仅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称,就失去了现代化的视角,而中国式现代化既反映了世界各国家民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又有中国特色,其蕴含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意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的由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现代化主要指的是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进步状态,是持续时间较长、波及全球的一种社会大转型。从现代化发展历史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现代化不能等同于西方化,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性成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都是被动地进入到现代化潮流之中,是一种不独立、不自主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现代化才进入独立自主的发展阶段。从世界现代化历史和中国现代化历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将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不仅意味着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党、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坚定信仰、把握历史、主动革命之所在。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做好了理论准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背后的关键词是革命与改革,遵循的大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原理。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都是主动求变、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具体制度,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演变,消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阻碍。因此,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大的贡献是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动因主要在于四个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叙事框架初步建构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以“四个基于”为建构方式:基于西方现代化比较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基于“十个明确”厘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基于现代化内在规律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呈现出“四个统一”的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关切的统一。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前的革命史观与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化史观实质上是救亡与启蒙的关系问题,而救亡与启蒙都是植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语境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过分夸大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紧张关系,因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语境,就没办法理解西方挑战、中国回应的模式,也无法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从宏观的长时段来看,世界文明的中心不是永远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重返自己历史上的巅峰状态,其二是对标欧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念,二者结合可以对现代化本身的局限性产生一种免疫性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

 

  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动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就从思想上组织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由被动转入主动。就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而言,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可以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精神支柱的作用,可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汇聚民族的磅礴力量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从战略方向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可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形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从战略目标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世界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战略规划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优势所在;从社会动员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最大限度凝聚奋进力量的根本保障;从社会整合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式的全覆盖,党的组织、社会其他组织、群众个体之间的关联也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个体的联系,进而将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当中。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和持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次,中国共产党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并将其划分为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远景目标逐步变成现实。再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

 

  中国的政党和国家关系的固有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而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手段和目的来看,政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与核心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转化和目的所在;从价值内涵角度来看,政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驱动力量;从实践机制来看,中国共产党可以应对内外众多不确定因素,故政党治理体系和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民主化、法治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规定,也是衡量政党治理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和政党治理法治化。

 

 

 

2035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过渡时期,其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这一角度来讲,新时代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过渡过程。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口资源国情没有改变,但“底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后列”的经济社会国情已经根本改变。未来十五年是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较高阶段的过渡期,“五位一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集成版,“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依据。

 

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国有企业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故在新时代国有企业要承担六大使命:解决中国三类市场失效、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参加新工业革命。进而国有企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范式转变、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中起到战略支撑作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引领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提高党为民服务的本领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提高党为民服务的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核心作用。其原因在于,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是不够的,它必须具备与理想相当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本领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依据。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骨干力量更需加强、党员本领更需提升,因此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方向;制度上,要完善制度体系并健全具体制度;队伍上,要提升党的组织体系为民服务的整体效能,提升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质量,提升广大党员做好扎实群众工作的本领。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王晏清)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