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明理】习近平“四库”生态理念的科学内涵

2023-04-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四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作的科学论断,形象说明了森林的涵水、聚财、积粮和碳汇功能,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创新发展。早在1989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就提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是“四库”生态理念的最早雏形。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又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首次完整提出了“四库”生态理念。三十多年来,从一座城市的绿色发展实践到一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从水库、钱库、粮库到碳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对人与自然关系、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

  “库”,即储存大量资源的容器,意味着充沛、丰盈,蕴含着稳定、持久。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形象说明了森林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互为印证、一脉相承。“四库”生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两山”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四库”生态理念的深刻内涵,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森林是水库”:森林重要的涵水功能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被称为“整存零取”的蓄水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森林的涵水功能作了重要论述,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各地居民为了耕地而毁坏了作为水分积聚中心和储存库的森林,最终导致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森林涵水功能的实现,不仅是通过林冠层截留降雨,还体现在通过林地土壤层吸收、蓄存降雨,从而改变降水分配形式,使更多降水变成地下水,实现产水、固土、拦洪、补枯等生态效应。根据测定表明,森林能够截留10%至20%的降水,能使50%至80%的降水渗入地下,每公顷森林可蓄水500立方米至2000立方米。事实证明,森林总是与水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增加森林面积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森林是钱库”:森林重要的聚财功能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劳动得以实现的材料,劳动把自然界的材料转变为财富,二者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没有自然界什么也创造不了。森林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提供了不竭源泉,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门类和不同行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性、产品绿色生态性、产业和产品多样性等独特优势和显著特点,在促进乡村振兴、繁荣区域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是钱库”,生动诠释了森林可以向人类创造财富、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林业生物质能源、动植物林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生态旅游等。此外,“森林是钱库”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深刻阐明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互为印证、一脉相承。农谚说:“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柴”即是“财”,只有保护森林,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才有取之不尽的财,让森林资源真正成为百姓手中的“摇钱树”,国家和人民的“钱库”。

“森林是粮库”:森林重要的积粮功能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此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指出,自然界一方面提供劳动加工的对象,另一方面提供维持人类肉体生存的生活资料。森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食物的大宝库,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资源,是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众所周知,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它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而我国广阔的森林中就蕴藏着多种多样的食物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森林植物的果实、种子、叶子与各类飞禽走兽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对丰富人们的膳食来源,增加人类身体的天然营养,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和疫情大流行,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向森林要食物是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重要举措。因此,“森林是粮库”,一方面生动阐明了森林潜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积粮功能,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要向森林要食物,重视森林食物对于“中国饭碗”的意义和地位,使森林食物真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数量和提升粮食安全质量的重要支柱。

“森林是碳库”:森林重要的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下来,具有不可比拟的碳汇功能。研究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一,却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就能够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相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存储时间长、年均累积速率大、成本低等明显优势。“森林是碳库”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论断,强调的不仅是森林的传统碳汇功能,更在于展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强调森林是碳库,必须同时看到森林碳库形成过程中所伴随的巨大经济价值,密切联系着我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森林碳汇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具体载体,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资产,其经济价值通过碳汇市场交易直接变现。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购买碳排放指标以增加碳汇,抵消其碳排放,同时植树造林者获得碳汇经济收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森林是碳库”的科学论断,生动阐明了森林的碳汇功能,充分体现了森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森林”“水、钱、粮、碳”“库”,当习近平总书记把三者联系起来,就成为一个既充满哲学意蕴,又容易理解其深层涵义的深刻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充分认识和高超的语言表达力。同时,这几个生动的比喻内涵丰富机理,不仅一语道出森林的多元功能和多重价值,而且深刻揭示出把握这些功能和价值平衡的重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创新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习近平“四库”生态理念为当下中国发展破解生态危机难题指明了方向,为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指南,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林业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践行“四库”生态理念,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构建现代化林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毕雁)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