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陶行知师德师风丛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2023-0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 通讯员 刘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2月31日,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暨“陶行知师德师风丛书”发布会。

 

陶行知师德师风丛书 王广禄/供图

  搭建研究平台 促进成果创新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师德师风的“大先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引用陶行知的教育名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陶行知先生“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一言,激励广大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时,殷切希望学子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在会议上表示,“陶行知师德师风丛书”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深刻现实意义。陶行知高尚的师德,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之上,体现在他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上。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提出,南京晓庄学院作为陶行知师德师风思想的发祥地,作为“师范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一直注重以陶行知优秀师德师风思想为抓手来推动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形成了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传承大爱精神、铸造高尚师魂”为价值追求的师德教育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搭建陶行知研究的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发展和创新。

  东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白云飞介绍了丛书的出版过程并表示,以丛书出版为契机搭建陶行知研究的学术平台,将为专家学者们交流提供良好途径。

  弘扬陶行知师德师风教育理念

  赓续、弘扬陶行知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陶行知师德师风系列丛书”集结了陶行知先生的硕士论文,《救国时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在1936—1946年间刊发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文献以及师德师风教育名篇。该套丛书有助于厘清陶行知师德师风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把握陶行知师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体悟陶行知作为伟大人民教育家的高尚师德情怀。成果不仅拓展了陶行知师德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做“四有”好老师的行动指导,同时也为全国高校、中小学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黄书光以“以陶行知为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题,分析了陶行知师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时代“大先生”的科学内涵以及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路径选择。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认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规划,以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互动,构筑师德特质群像,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陈瑶分析了陶行知师德师风的时代价值并提出,陶行知的爱国情怀是师德建设的动力源泉,陶行知的创新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支撑,陶行知的社会责任是师德建设的基本遵循。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使命要求,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价值基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丽星作了《边境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与举措》的报告,并提出,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思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此次座谈会设有多个网络分会场,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线上线下参加会议。会议为深化校际合作、继续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起点。深化学陶、研陶、师陶,将陶行知师德师风教育理念运用到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去,把富有时代意蕴的教师教育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与建设教育强国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做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大先生”,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加强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