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策略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路径

2024-04-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AI)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性,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

  一、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我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新一代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我国科研团队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算法的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我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医疗诊断等产品和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条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从核心算法、芯片、软件到应用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芯片制造、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人工智能面临双重挑战

  一方面,尽管我国在某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原创性研究、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方面。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科技—人才”和“金融—技术—产业”的循环体系,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进程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的供给仍然不足。在金融支持方面,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但金融体系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服务和支持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和“金融—技术—产业”双循环体系

  推动我国新一代AI技术与产业、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和“金融—技术—产业”的双循环体系。这一体系旨在通过加强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以及通过金融创新为AI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AI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可以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链完善、金融支持、国际合作以及伦理法规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AI)发展的核心动力。尽管我国在AI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上持续加力,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AI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基础研究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源泉,对于AI领域而言,这包括但不限于算法理论、数据结构、学习机制等。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长期、系统的基础研究。同时,应支持跨学科研究,促进AI技术与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

  其次,产学研合作是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共同攻关关键技术问题,不仅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还能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再次,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激发研发活力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同时,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企业研发成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从而增强企业的研发动力和投入意愿。

  最后,国际合作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鼓励国内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研发水平。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在AI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实践经验不足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教育体系的改革是优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我国应调整高等教育中的AI相关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这包括增加编程语言、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核心技能的培训,同时强化数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跨学科课程的开设也应得到鼓励,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能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如提供实习岗位、共建实训基地、参与课程开发等。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前培养和选拔潜在的人才。

  再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师,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保持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先进性。此外,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家参与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洞察和实践经验。

  最后,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也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AI技术和理念,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吸引海外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华工作和交流,可以提升我国AI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三)完善产业链条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实现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链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为了加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需要强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可以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平台,让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第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是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关键。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芯片、操作系统、算法框架等基础领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在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第三,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形成产业链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至关重要。政府应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通过提供土地、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还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和资本的流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完善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水平。政府可以推动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产业链的国际化步伐。

  第五,创新金融服务对于支持产业链的发展同样重要。金融机构应开发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研发阶段的投资等,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总之,完善产业链条是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攻关关键技术、发展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创新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增强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新一代人工智能(AI)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AI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金融体系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产业的蓬勃成长。

  第一,金融机构应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适应AI企业的特殊需求。AI企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它们通常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应开发针对AI企业成长阶段和行业特性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研发阶段投资等,为AI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途径。

  第二,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AI产业。这些基金可以专注于AI产业的早期投资,降低企业初创阶段的融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困难。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第三,资本市场在AI产业的发展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应优化资本市场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AI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途径进行直接融资。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第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也是增强金融支持的重要内容。随着AI产业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样化,金融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AI产业金融活动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五,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简化融资流程也是增强金融支持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快速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使AI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资金支持。

  (五)深化国际合作与竞争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化国际合作与竞争对于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拓展国际市场以及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在全球AI领域的影响力,还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的快速成长和技术进步。

  首先,国际标准制定是提升我国在全球AI领域话语权的关键。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活动,推动我国AI技术的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标准。这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我国的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国内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其次,国际市场拓展是提高我国AI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建立研发中心、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商业机会,还能够促进企业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国际人才交流是提升国内AI人才国际视野的有效手段。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和交流,同时支持国内人才赴海外学习、研究和合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促进国内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AI产业的整体水平。

  (六)加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规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强伦理规范制定、法律法规完善以及监管体系构建变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安全运行和持续进步。

  首先,构建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是引导技术健康发展的基石。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如隐私侵犯、数据滥用和责任归属等。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形成一套全面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确立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道德基准和行为指南。这套规范应涵盖技术设计、产品开发、服务提供等各个环节,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要求相符。

  其次,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是保障技术安全运行的核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现行法律法规亟待更新,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建立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规范企业研发与应用行为,维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这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保护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最后,建立人工智能监管体系是确保技术应用安全的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构建一个涵盖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市场推广等各个阶段的监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并建立评估与认证机制,确保技术应用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和“金融—技术—产业”的双循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